钢格栅板标准,ybt400112007钢格栅板标准
chanong
|钢格板及配件第1 部分: 钢格板
前言
YB/T 4001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分为三部分: YB/T 4001—2019
- 第1 部分: 钢格板。
- 第2 部分: 钢格平台球形护栏。
1 第3 部分: 钢格子楼梯踏板。
本部分是YB/T400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YB/T4001.1-2007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与YB/T4001.1-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是:
—— 调整了章节结构。第6章订单内容和第8章钢格板重量和面积计算已并入第10章订单合同、重量、面积和交货结算(2007年版第10章、第6章)(参见章节)。第8 章);
——将钢格板原材料技术要求由“承重扁钢可以采用Q235-A或GB/T700 B级钢”修改为“承重扁钢必须采用碳素结构钢”。修改。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材料,按照GB/T700、GB/T1591、GB/T 702的要求,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材料,按照GB/T 4237、GB的要求/T3280”(7.1,参见2007 年版本9.1)。
钢格板的边缘又分为装饰边缘和承重边缘(见2007年版7.2、9.1.3)。
—— 增加了测试要求和采样规定(参见第9 章)。
—— 删除了附录A 楼梯踏板,并将其整合到本标准: 钢格子楼梯踏板(2007 版本的附录A)的第3 部分中。
—— 删除了附录B 钢格板沟盖板(2007 年版附录B)。
——将附录C中的载荷和挠度试验调整为附录A,并将钢格板静载荷试验修改为钢格板的规定检验项目(见2007年版附录A、附录C)。
—— 增加了关于安装和固定钢格栅的附录B(参见附录B)。
——将附录D中的钢格板施加载荷和挠度计算以及附录E中的安全载荷和挠度表与附录C中的钢格板安全载荷和挠度计算相结合(附录C,参见附录D和附录E)(2007年版) 。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钢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
: 本部分由佛山市南海大和钢结构有限公司、新兴铸管有限公司、烟台新科钢结构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喜利得(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起草。有限公司、无锡中盟钢格板有限公司、宁波九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陈章文、魏国锋、赵福恩、张俊强、李谦、秦桂峰、陈斌、潘正丽、罗玉江、李胜、张文敏、张伟旭、李兴民、沉丽萍、侯杰、顾超、钱文、卢汉林、支绪民。
该部分取代的标准的上一版本发布是:
YB4001-1991、YB/T 4001--1998、YB/T4001.1-2007。钢格板及配件第1 部分: 钢格板
1 范围
本部分涵盖了钢格板术语和定义、产品结构、型号和标记、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使用设计、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订单明细、重量、面积和交货结算、包装、标志、质量证明书。这本书。
本部分涵盖石油、化工、冶金、轻工、造船、能源、市政等行业的工作平台、地板、走道、楼梯踏板、沟盖板等用钢格板(以下简称钢格板)。适用于对于其他类型的钢格板和金属格板,也可参照本部分的相关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用本文件需提供下列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 702 热轧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9 热轧钢板及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59I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及钢带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及钢带
GB/T13912 具有金属镀层钢件热镀锌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钢筋网格
将承重扁钢与横档按一定间距以直角固定而成的带通孔的板钢构件。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分为压焊钢格板和压锁钢格板。
3.2 承载杆
带钢格板的承重扁钢。
3.3 横杆
方钢、圆钢、扁钢扭转固定在承重扁钢上。
3.4 畅通的开口
钢格板通孔最大内接圆直径。
3.5 承载杆中心距
相邻两根承重扁钢中心到中心的距离。
3.6 横杆中心
两个相邻横杆之间的中心距。
3.7 压焊
压力电阻焊,简称压焊,是工件装配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流过接头及其附近接触面时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3.8 包边带
采用扁钢、角钢、C型钢、横杆等作为端板,将钢格板端部与扁钢、侧面及其他开口、切口固定。
3.9 装饰饰带
用于改变钢格板外观,不支撑或传递扁钢荷载。
3.10 承载带
平台特殊部位无扁钢端部支撑,必须依靠钢格板端部支撑和传递扁钢荷载。
3.11 踢脚板
固定在平台周围或钢格栅切口或开口的边缘
3.12 钢网长度
钢格板平行于承重扁钢方向的最大尺寸。
3.13 钢格板宽度
钢格板垂直于承重扁钢方向的最大尺寸。
3.14 钢格板厚度深度
钢格板的厚度等于承重扁钢的宽度。
3.15 钢格跨度
钢格架支撑结构平行于承重扁钢方向的净空距离。
3.16 钢格板荷载的钢格板设计值
钢格板的荷载值是根据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计算的。
3.17 钢格板中跨集中荷载设计值
作用于钢格板跨中心线上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3.18 钢格板全跨均布荷载设计值
作用于钢格板平面区域的均布荷载设计值。
3.19 钢格栅荷载下的最大允许挠度
钢格栅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允许跨中挠度。
4 产品构成
4.1 压焊钢格板
承重扁钢与横杆各交叉点采用压焊固定的钢格板称为压焊钢格板。压焊钢格板
横杆通常由扭曲的方钢或圆钢制成。如图1所示。
描述:1——承重扁钢2——横杆图1压焊钢格板
4.2 压锁钢格板在承重扁钢与横杆的各相交处,采用过盈配合装配方法,通过压力将横杆强行压入预槽承重扁钢中。或者使用这样的东西:通过变形固定横杆的钢格板称为压锁钢格板。如图2所示
描述:1——承重扁钢2——横杆图2压锁钢格
4.3钢格板可根据需方要求切割加工成不同尺寸和形状。
4.4 不宜采用压焊制造的钢格板可采用其他方法制造。
5 型号及标记
5.1 钢格板型号根据承重扁钢的规格、承重扁钢与横杆的接缝间距、钢格板的结构型式、断面结构等分为多种规格。考虑承重扁钢的形状和表面处理的模型表示如下。
描述:
1、承重扁钢的宽度和厚度,单位为毫米(mm)。
2、承重扁钢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
3. 横杆中心之间的距离,以毫米(mm) 为单位。
4、钢格架结构:型
W——压焊钢格板(符号可省略)。
P1压锁钢格板。
5、承重扁钢:截面形状
F——矩形截面扁钢(符号可省略)。
I-I钢;
S齿型扁钢。
6.表面处理状态:
G——热镀锌(符号可省略)。
我们不对U-1进行表面处理。
5.2 标记示例
钢格板承重扁钢宽度40mm,厚度5mm,承重扁钢中心距30mm,横杆中心距100mm,结构型式为压焊钢格板,无表面处理标记为G405/30 /100U。
6 尺寸公差
6.1 如图3所示,钢格栅的长度公差为5mm,宽度公差为5mm。
描述:
L——钢格板长度。
W——钢格板的宽度。
D为矩形钢格栅的对角线长度。
6.2 如图3所示,矩形钢格栅对角线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mm。
6.3 如图4所示,承重扁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扁钢宽度的10%,下边缘最大偏差应小于3mm。
展示。单位为毫米(mm)
6.4 横杆位置偏差
如图4所示,横杆表面不应超出承重扁钢表面1mm。如图5所示,横杆端部距钢格栅任一端面不应大于2mm。
6.5 横杆挠度和间距偏差
横杆端部相对于钢格栅中心的挠度不应超过5mm。如图5所示,在1500mm长度内,两端横杆间距允许偏差为6mm。单位为毫米(mm)
6.6 垂直弯曲
如图6所示,钢格栅的纵向弯曲挠度不应超过其长度的1/200。
说明:图6 纵向弯曲
L——钢格板长度
6.7 横向弯曲
如图7所示,钢格板的横向弯曲挠度应小于宽度的1/100。
描述:W——钢格板宽度
图7 横向弯曲
7 技术要求
7.1 材料
7.1.1 承重扁钢
7.1.1.1 承重扁钢采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能满足GB/T 700、GB/T 1591、GB/T 702的要求。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采用不锈钢制成,符合GB/T 4237和GB/T 3280的要求。
7.1.1.2 钢格板采用的承重扁钢应采用纵剪热轧或冷轧钢带,也可以采用热轧扁钢、工字钢或其他几何截面钢材,也可以采用
7.1.1.3 承重扁钢间距和水平钢筋间距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用于工作平台或走道的钢格板,承载扁钢的最大净距应小于35毫米,横杆的最大净距不应超过150毫米。
7.1.1.4 钢格栅的承重扁钢可设置齿形,以增加钢格栅的防滑能力。齿形承重扁钢在100毫米长度内有5个或以上齿,齿的深度不应小于1.5毫米,最深不应超过2.5毫米。
7.1.1.5 承重扁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7.1.2 横杆
7.1.2.1 横杆应采用与承重扁钢相同的材料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7.1.2.2 横杆应采用扭绞方钢、圆钢或扁钢制成,其横截面积不应小于20mm2。
7.2 包边
压焊钢格板必须以卷制端部交货。根据供需双方的协议,也可以在不包装的情况下交付物品。
7.2.1 装饰边框
7.2.1.1 钢格板可根据需方要求进行磨边。
7.2.1.2 装饰边板可以采用与承重扁钢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7.2.1.3 装饰边板可采用间隔弧焊、压焊或将四根承重扁钢焊在一处的其他焊接方法固定,也可采用压锁、铆接或胶合等方法固定,不应间隔。为150mm以上。
7.2.1.4 装饰边交货时,无需提交装饰边接头强度检测报告。
7.2.2 轴承和卷边
7.2.2.1 平台特殊部位或需要开孔或切口供设备通过且承重扁钢无支撑、依靠边板支撑和传递载荷的地方,宜采用承重边。
7.2.2.2 承重包边的焊接边可采用扁钢、角钢或C型钢,其连接强度应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7.2.2.3 每根承重扁钢应焊接承重端板,焊缝应无间隙,至少一侧应完全焊接,焊缝应为角焊缝,其厚度或更大。扁钢,最大焊缝高度宽度应为6 毫米。楼梯踏板和一些重型应用需要两侧进行全面焊接。
7.2.2.4 焊接方案由平台设计部门根据实际载荷设计要求和制造厂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增加的工作量和成本必须在订购协议中注明。
7.3 防腐蚀措施
7.3.1 工业腐蚀环境下使用的钢格板宜采用耐候结构钢或不锈钢,并宜采用较厚的承重扁钢,以增大腐蚀余量。
7.3.2 钢格板除不锈钢格板外,还应进行热镀锌表面处理。
7.3.3 钢格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因焊接固定、切割、碰撞等原因造成钢格板防腐层损坏的,施工方和现场使用单位应采取修复措施。防锈处理。
7.3.4 工业腐蚀环境下钢格板的安装可采用不锈钢紧固件。
8 使用设计
8.1 钢格板的铺设
8.1.1 钢格板在平台走道行走面上的敷设应使钢格板的横杆朝上,不宜横杆朝下敷设。
8.1.2 承重扁钢两端应牢固支撑在平台梁架上,固定应牢固可靠。如果没有,任何人都不允许进入。
8.1.3 钢格板的尺寸受到吊装和运输时受力的限制,如果采用人工运输,可移动甲板的尺寸还必须考虑重量限制。
8.2 避免物体从钢格板缝隙坠落的危险
8.2.1 用于工作平台或走道的钢格板的净空间不应允许直径为35mm 的球通过或掉落。
8.2.2 人员活动区域上方铺设的平台和走道、用作紧急疏散通道的走道、楼梯踏步板和休息平台的钢格板的净空,应用直径为20mm的球体覆盖,且不得允许落下。否则,应使用其他合适的设备以确保相同的安全水平。
8.2.3 为防止物体坠入钢格板造成危险,平台与槽钢格板的间隙不应大于钢格板的自由空间。
8.3 避免行人绊倒危险
8.3.1 为避免行人绊倒,钢格板平台必须平整,相邻钢格板、钢格板与周围构件的最大高度差不应超过4毫米。
8.3.2 受载钢格板与相邻空载钢格板的高度差不应超过4mm。
8.4 避免钢格栅构件掉落的风险
8.4.1 钢格板的安装固定见附录B。为了防止钢格板部件掉落,可以采用焊接等方法固定钢格板装置。
8.4.2 钢格板安装后不应移动或与支撑架分离。钢格板在支撑架上承载扁钢方向两端的支撑长度不应小于25mm。
8.4.3 所有钢格架构件应牢固地固定在支撑结构上,且不应依赖于相邻构件以防止横向移动。相邻构件的拆除不应影响其余构件的安全固定。
8.4.4 避免使用长宽相等的可拆卸钢格板(方形),必要时应增设定位措施,避免因承重方向安装不当而造成钢格板坠落的风险。
8.4.5 需要活动和可拆卸钢格板的钢格板应采用专用安装夹具或钉子紧固件固定,以防止构件移位。安装夹将由制造商根据买方的要求提供,但除了不锈钢安装夹之外,碳钢安装夹和螺栓还必须经过热浸镀锌或等效的表面处理。螺栓厚度应至少为8mm,每块钢格板上使用的安装夹数量应至少为4个。必须用钉子紧固件固定,钉子穿透深度(指钉子尖端到基材表面的深度)必须至少10毫米并满足工业平台设计所需的紧固强度。钉式紧固件应根据使用环境和符合防腐要求的合适产品来选择。工业腐蚀环境中必须使用不锈钢钉。
8.4.6 应经常检查管件的密封性,以发现腐蚀、危险的松动或夹紧部件位置的变化。
8.5 避免行人滑倒危险
8.5.1 钢格板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在坡度小于10的工作平台和液体、油类积聚的区域宜采用齿形钢格板。
8.5.2 对于倾斜度超过10的工作平台,应采取更加实用的防滑措施,避免行人滑倒的危险。
8.6 钢格架工作平台槽口尺寸
8.6.1 钢格板单人走道宽度不应小于600mm,当人员频繁通行或多人同时通行时,应增加至1200mm。
8.6.2 采用钢格板走道作为疏散通道时,钢格板走道的宽度应符合具体规定的要求。在无特殊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钢篦子槽的宽度应至少为1600mm,在人群疏散路线高密度的情况下,钢篦子槽的宽度应增加至2000mm。
8.7 钢格架平台通道设计荷载
8.7.1 钢格板工作平台的设计荷载应符合GB50009的规定。
8.7.2 钢格板工作台一般设计均布荷载为2kN/m。在平台最不利位置处,200mmX200mm的面积可承受1.5kN的集中载荷。
8.7.3 维护平台通常按4kN/m 的均匀载荷设计。
8.7.4 单人钢格栅通道的均匀承载能力不应小于3.0 kN/m。
8.7.5 双向钢格栅槽钢的均匀承载力不应小于5.0kN/m2。
8.7.6 人员行走密度较大的钢格栅走道,其均匀承载能力不应小于7.5kN/m2。
8.7.7 钢格板承受设计荷载时的挠度不应超过跨度的1/200,且最大值不应超过4mm。
8.7.8 钢格板如有切口时,钢格板的剩余面积应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8.7.9 钢格栅外荷载与挠度关系的计算应按GB50017的原则进行。参见附录C。
8.8 钢格栅荷载要求
8.8.1 集中荷载设计值下的实际挠度不应超过最大允许挠度。
8.8.2 钢格栅横杆在集中荷载设计值作用下不应脱焊或解锁。
8.8.3 卸载后不应出现变形或失稳,残余挠度不应超过跨度的1/1000。
9 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9.1 外观目视检查: 钢格板的外观及平整度应逐片目视检查。
9.2 尺寸检验:钢格板及承重扁钢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标准及供货合同的有关规定。
9.3 载荷试验: 制造厂应按抽样规定(详见附录A)对钢格板进行静载荷试验,并按用户要求检验报告。
9.4 表面热镀锌处理的钢格板,锌层厚度应符合GB/T 13912的规定。
9.5 产品抽样规定
9.5.1 目视外观检验和尺寸检验的检验数量为每批的10%,且不少于3个。
9.5.2 表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格板,每批锌层厚度试验次数应不少于3次。
9.5.3 每批至少应进行静载荷试验。
9.6 批次分组规则
钢格板批量检验验收。每批必须由同一材质、同一板材成型工艺、同一制造设备、同一型号的钢格板组成,且每批钢格板的数量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不:
a) 钢格板厚度d30mm,5000片。
b) 钢格板厚度30mm
c) 钢格板厚度d50mm,1000片。
10订单详情、重量、地区、送货付款
10.1 钢格板订单详情
本节规定的合同或采购订单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标准号。
b) 产品型号规格。
c) 材料;
d) 包边要求和额外工作量。
e) 表面处理要求。
f) 交货区域数量。
g) 理论运输重量。
h) 配套附件数量。
i) 附加技术要求。
j) 运输和付款。
10.2 钢格板的重量和面积可作为交货和付款的依据,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
10.2.1 钢格板理论重量的计算
钢格板的理论重量是指端部连接及表面处理(不包括非表面处理)后的重量。按式(1)计算钢格板。
理论重量: W,=(b1tN1+b2t2N2 +2bgtg)pX10-6…………………….…(1)
公式:
W 钢格板重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
t——承重扁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b——承重扁钢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N1——每米钢格板的承重扁钢根数。
t2 - 横杆的宽度,以毫米(mm) 为单位。
bz——横杆厚度,单位为毫米(mm)。
N2——每米钢格栅的横杆数量。
t3 - 边缘搭接扁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b——带刃扁钢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p——材料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表面处理增重系数,计算热镀锌的增重为1.06。
10.2.2 带缺口的特殊断面钢格板计算面积见图8。面积是根据图纸上的圆周尺寸计算的,包括开口和槽口。
口语部分。面积为宽度(W) x 长度(L)。
11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11.1 包装
钢格板通常用钢带包装出厂,每捆重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或由供方确定。供需双方协商后,供方可按需方要求进行包装。
11.2 标志
钢格板的包装标志必须标明商标或制造厂代码、钢格板型号和标准号。钢格板必须进行编号或编码,并具有可追溯性。
11.3 质量证明书
产品质量证明书必须包括产品的标准号、材料牌号、型号规格、表面处理、外观和负荷试验报告。
必须向用户提供每批重量等质量证明以及产品装箱单作为验收证据。如果用户要求,必须提供原材料质量证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