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平台,动力电池回收试点企业
chanong
|【大家关注的能量,请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介绍
我的电池
1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局公布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标准的企业名单(第三批),蜂巢能源、合肥国轩等20家企业入选。
1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局公布了第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名单,河北中化锂业等共计20家企业入选。科技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欧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北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安盈科技浙江新纪元中能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沪英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池州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长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天齐金泰格钴业有限公司、江西瑞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凯迪中能科技有限公司、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金凯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江门朗达锂电池有限公司、广东帝度新能源有限公司、皮尔逊公司环保技术
上述20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同时申请分期利用和回收,9家企业仅申请分期利用和仅回收。
结合工信部2020年12月和2018年9月发布的两份企业名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正规军”已扩大至47家企业。
根据今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号文,汽车生产企业对动力电池回收负有主体责任,必须负责任地回收汽车制造后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有必要建立动力电池回收路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报废。同时,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综合用户企业等将合作,以多种方式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的创建和共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局12月3日公布,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171家相关企业在全国31个省市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店10048家。我们制定了26个回收级别,建立了核心业务的回收体系。
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显示,全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2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181亿美元。中国是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之一。
据EVTank研究所、常春藤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工业研究院联合公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将达到47.8万吨,其中理论回收量预计将达到47.8万吨。汽车(EV)用锂动力电池回收量达到25.7万吨,超过了小型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量。 EVTank预计,到202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将达到98.8万吨,且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白皮书披露的另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达到47.8万吨,但实际统计的实际回收量仅为19.6万吨。仅41%,且实际回收量大部分是由不具备回收资质(工信部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的企业处理的。
此外,白皮书指出,2020年,回收锂离子电池的两家公司仍以邦普和格林美为主,且从实际处理量来看,两家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均超过50%。白皮书还分析,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整体缺乏规范和标准,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并不关心锂电池回收产业链的运营活动。市场上到处都是“钱驱逐良币”。
好消息是电池回收行业在政策层面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委会)发布国家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充分发挥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新出台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国家标准包括两个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3部分-梯次利用要求》(GB/T 34015.3-2021)和《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4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GB/T 34015.4-2021)。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3日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以下举措。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管约束。《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加快行业法规研究制定,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细化动力电池回收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强化法规约束力。
二是健全回收网络,强化追溯管理。探索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新商业模式,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共享回收通道,建设一大批集中回收服务店。研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管控协调机制,加强线上线下联合追溯监管管理,整合相关主体职责,提高监管效率。
三是制定标准体系,加快技术创新。加快出台多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和行业标准,做好标准宣贯工作。加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高效回收、更新发布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力度,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赋能。继续开展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标准化管理,创建一批分层回收标杆企业。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和项目建设。
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18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号文件,明确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减轻工业固废处理压力的目的。做好了。金属冶炼、造纸、汽车制造等各大企业将与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建设废铁、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综合绿色分选加工配送中心,浪费电。支持你。电池回收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我的电池网,所发布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