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价格走势,全国碳市场6月底上线
chanong
|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黄胜李彤)今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交易。它将成为首批进入市场的交易主体之一,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首日碳排放配额价格为48元/吨,首单成功交易的全国碳交易价格为52.78元/吨。
据报道,二氧化碳配额是通过国家贸易体系通过条约转让、单向招标和其他受监管的方式实施的。国内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预分配额度现已公布,涉及发电行业2000多家主要排放单位,最终获批的将产生温室气体配额和覆盖范围均超过40亿吨。
多位行业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电子版采访时表示,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开放,我国碳交易体系已从地方试点走向全国范围,交易量和活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专家表示,新阶段国内碳市场将优化价格交易机制,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提高市场交易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市场参与者,创造机遇。应采取多项措施来提供创新是碳市场积极有效运行和碳金融产品发展的基础。
行业覆盖范围从试点扩大到全国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开始的。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启动了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3年以来,七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启动网上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培养人才和经验正在积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号文于2017年底发布实施,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试点国家和地方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约3000个主要排放单位,累计分配交易量达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额约为114亿元。
如何确保国内碳市场与区域碳市场平稳过渡?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应对局局长李高吸取了碳市场试点的经验教训,指导碳市场的发展。发电产业取得突破政府将借力发电产业推动碳市场建设。全国碳市场逐步发生变化。全国碳排放市场建立后,重点将转向保障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平稳有效运行。
发电行业取得突破后,国内碳市场如何进一步扩大行业范围?在国务院例行政策会议上,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高排放行业做出了如下表态:陈述: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行业多年来组织、委托相关科研部门和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行业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数据计算、报送和验证工作。和。全国碳市场。下一步将加快修订国家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研究制定各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进一步拓展市场。按照审批原则,到期后予以释放。
安永亚太金融服务部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静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将在启动主要排放单位之间分配的现货交易后,其次,可以建立个人和非排放监管企业参与碳市场的制度,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为碳市场的积极运作和碳金融产品创新奠定基础。
首日交易备受关注,配额供需影响价格。
碳市场利用价格信号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促进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本流动。为此,全国碳市场开放首日的配额价格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会计教授、中国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告诉人民日报,碳价格衡量的是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其机制是改变社会成本。成本。以用户为代价,促进经济主体节能减排,促进石化能源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转化。
“碳价格信号越重要,其对低碳创新的引领作用越强,企业研发和使用低碳技术的积极性就越强。”芮萌表示。
碳价水平如何确定?赵英民表示,从全国七地试点运行情况来看,近两年碳价加权平均在40元左右。从微观和短期来看,碳价格主要由配额的供需决定。从宏观和长期来看,碳价格由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趋势决定。
李静告诉人民日报,碳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碳价格水平向市场参与者发出信号,从而指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平均碳价远低于6月份欧盟碳市场价格55欧元,这给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碳价上调空间。
不过,李静认为,碳价过高或过低都无法支持碳市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赵英民表示,由于碳价格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碳价格波动很正常,但剧烈波动,无论过高还是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他认为,如果碳价太低,企业减排积极性就会降低,如果碳价太高,又会让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因此,合理的碳价格不仅可以展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实力,也可以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赵英民表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随着各方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期望逐渐提高,相关企业特别是配额不足的企业应推动低碳化。需要从这个角度正确看待价格。行业碳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碳价水平是市场信号,顺应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的企业将拥有有利的发展机遇。
数据是交易的基础,我们多措并举提高市场交易的质量和效率
多位业内人士向人民日报表示,虽然我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还比较弱,但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实施以及覆盖范围的扩大,导致交易量有所增加,交易活跃度预计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新阶段。然而,碳排放数据的质量是碳市场交易的基础,只有严格控制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提高市场交易的质量和效率。这将保证碳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并得到市场的认可。
全国碳市场如何保证排放数据准确、良性运行?李静表示,底层碳排放数据需要严格解释、调查和登记。建议是有的。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汇总、登记、交易、结算等都可以得到严格控制。
对于提高全国碳市场交易质量和效率,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在从四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引导和监管,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市场主体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业务;二是能力建设,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市场主体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业务。该项目重点关注碳市场相关的能力建设和生态系统强化。三是联合监管,生态环境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对碳市场运行各环节的联合监管;四是法制保障,早日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推广。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更高级别的立法来确保各种碳市场体系的有效实施。
提高国内碳市场交易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学**国际先进碳市场的经验。苏州证券环保工程与服务业周刊表示,与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的发展与欧盟类似,目前已初步具备综合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制的雏形。指出。目前国内碳价远低于国外。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我国碳排放总量预计下降速度将快于海外,碳排放总量收紧将提高碳排放价格。从长远来看。
“国际碳市场不仅以现货交易为基础,还拥有非常庞大的碳期货市场。未来,我们将通过创新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盘活碳市场,保障碳市场的稳定运行“要抓好落实,使之成为现实。”李静说。
作者:黄生利同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