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中厚板 > 产业动态

袁亮院士:加强原创性攻关,突破煤炭产业“卡脖子”技术

2024-04-14 21:24:03 来源:网络 作者: luobo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煤炭行业应该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作用?

袁亮:当前,煤炭作为国家主体能源,肩负着兜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煤炭行业依然大有作为。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在智能矿山、低碳矿山、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以解决煤炭产业“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着力推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攻坚与突破,以前瞻性、创新性发展科创成果推动产品质量高端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生产效益最大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战略产业向高端迈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科学布局未来产业。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科技、教育、人才的良性循环,我认为煤炭行业应从三个方面推进落实新质生产力。

首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强煤炭在智能、低碳、绿色、清洁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装备研发。其次,以教育改革为抓手,推动煤炭行业高校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最后,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构建煤炭行业国际化、跨学科、拔尖型的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

目前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

袁亮:煤炭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35年以前,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在40亿吨左右。大型煤炭矿区是我国煤炭供应保障的重要支撑,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受煤炭市场需求拉动、矿区高强度开发、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型煤炭矿区可采资源量减少、服务年限缩短。例如,鄂尔多斯市10年内煤炭产量将减少1亿吨以上;神东、平朔、大同等矿区煤炭产量面临快速收缩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大型煤炭基地接续矿区建设滞后,产能接续面临新的困难。从全国看,山西煤炭基地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建设滞后;陕北等煤炭基地接续矿区开发面临生态环境制约;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煤炭基地开采趋向深部,各类灾害严重,面临持续减产态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但运输瓶颈问题突出。

我国煤炭资源多数在深部,向深部要资源,加大深部煤炭与煤层气高效开发是必须要开展的工作。我认为,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已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建议,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增加后备煤炭资源储量,保障煤炭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持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建设,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升集约高效化水平;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源配置力度,重点扶持资源枯竭矿区企业接续发展;积极推动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围绕深井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深部煤与瓦斯、深井灾害防控共采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前瞻性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储备,深入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

袁亮:“双碳”目标对于煤炭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时间节点和实践路径,开展“双碳”目标下煤炭领域重大问题研究和顶层设计,算清煤炭供需“大账”,明确煤炭资源开发节奏,健全完善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煤炭行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迈进。

首先,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绿色低碳水平。要逐步将煤矿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深地原位利用,煤、电、气、热、水、油实现一体化供应,以及太阳能、风能、抽水蓄能与煤炭协同开发,基本实现近零排放。

其次,促进数字转型,加快煤矿智能发展。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可以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智能化运行。

同时,加速生态修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废弃矿区也在逐渐增加,可以通过矿区生态修复来增加生态碳汇。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工程技术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修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创造新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壤碳截获能力,增加植物碳储量。

最后,推动多能互补,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延补“煤炭链条”,做好“煤炭经济”,支持煤炭深度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加大散煤综合治理力度,多途径提高煤炭利用和转化效率。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产业动态

袁亮院士:加强原创性攻关,突破煤炭产业“卡脖子”技术

luoboai

|
煤炭行业应该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作用?

袁亮:当前,煤炭作为国家主体能源,肩负着兜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煤炭行业依然大有作为。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在智能矿山、低碳矿山、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以解决煤炭产业“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着力推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攻坚与突破,以前瞻性、创新性发展科创成果推动产品质量高端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生产效益最大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战略产业向高端迈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科学布局未来产业。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科技、教育、人才的良性循环,我认为煤炭行业应从三个方面推进落实新质生产力。

首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强煤炭在智能、低碳、绿色、清洁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装备研发。其次,以教育改革为抓手,推动煤炭行业高校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最后,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构建煤炭行业国际化、跨学科、拔尖型的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

目前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

袁亮:煤炭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35年以前,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在40亿吨左右。大型煤炭矿区是我国煤炭供应保障的重要支撑,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由于受煤炭市场需求拉动、矿区高强度开发、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型煤炭矿区可采资源量减少、服务年限缩短。例如,鄂尔多斯市10年内煤炭产量将减少1亿吨以上;神东、平朔、大同等矿区煤炭产量面临快速收缩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大型煤炭基地接续矿区建设滞后,产能接续面临新的困难。从全国看,山西煤炭基地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建设滞后;陕北等煤炭基地接续矿区开发面临生态环境制约;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煤炭基地开采趋向深部,各类灾害严重,面临持续减产态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但运输瓶颈问题突出。

我国煤炭资源多数在深部,向深部要资源,加大深部煤炭与煤层气高效开发是必须要开展的工作。我认为,大型煤炭矿区接续发展问题已成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建议,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增加后备煤炭资源储量,保障煤炭资源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持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建设,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升集约高效化水平;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源配置力度,重点扶持资源枯竭矿区企业接续发展;积极推动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围绕深井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深部煤与瓦斯、深井灾害防控共采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前瞻性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储备,深入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

袁亮:“双碳”目标对于煤炭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时间节点和实践路径,开展“双碳”目标下煤炭领域重大问题研究和顶层设计,算清煤炭供需“大账”,明确煤炭资源开发节奏,健全完善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煤炭行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迈进。

首先,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绿色低碳水平。要逐步将煤矿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深地原位利用,煤、电、气、热、水、油实现一体化供应,以及太阳能、风能、抽水蓄能与煤炭协同开发,基本实现近零排放。

其次,促进数字转型,加快煤矿智能发展。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可以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智能化运行。

同时,加速生态修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废弃矿区也在逐渐增加,可以通过矿区生态修复来增加生态碳汇。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工程技术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修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创造新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壤碳截获能力,增加植物碳储量。

最后,推动多能互补,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延补“煤炭链条”,做好“煤炭经济”,支持煤炭深度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加大散煤综合治理力度,多途径提高煤炭利用和转化效率。

来源:新京报


产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