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关西?说说镇关西
luoboai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镇关西的一些知识点,和说说镇关西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大宋朝的子民,已没资格对地域歧视。
2、战乱频仍,南北融合加剧。那些千里做官只为钱的,水陆双栖跑生意的,更是南迁北居。翻翻祖宗十八代的家谱吧,哪个是南蛮子,谁个是西北瓢?这都不好断言。
3、说得不太明白,为尽量说明白“镇关西”,不得不节外生枝。
4、镇关西南人北相,自然根在南方。具体他原是在杭州或苏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知他是苏杭人,新到北地谋生。
5、而“关西”者,函谷关以西,可以理解为今之大西北,渭州城者,今之平凉市也。
6、看官说了,“汉代屠户曾是权贵渊薮,相当于今天煤**澹实鄱既⑼阑未币丫恍辛耍虬憬韵缕罚┯卸潦楦摺!
7、看官指的该以汉时的屠户樊哙说起,他娶了吕后的妹妹,荣极一时,但末了还是被皇家铲除。聪明的人从这点缘由嗅出危险,知道做生意还是比较保险。
8、中国商人的鼻祖陶朱公范蠡,先做官后做生意,才抱得美人归,笑傲江湖。看官说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历朝历代都有的流弊,指陈哪个时代都一样。
9、聪明人独辟蹊径,逆向思维,不会深信“惟有读书高”。一般的聪明人没有范蠡的魄力,也愿意舍弃富贵乡,到落后的西北复制成功的典型经验。镇关西是这样的一个一般的聪明人。
10、镇关西之所以选择养殖、屠宰、贩卖猪肉的连锁,是当时的大宋朝采取了政策措施。凡能发财的,第一要有把握政策先机的意识。
11、何以为证?翻开《水浒传》,凡当时的美食家,吃饭先点的都是牛肉,并不开口就啃猪骨头。所以,宋朝的政策移风易俗,鼓励民间养猪,提倡百姓多吃猪肉,那摊的税收只占消费额5%,比起苛政猛于虎,可算政策利好。
12、镇关西富贵相,也多亏他糟糠之妻不下堂,其老妻也有旺夫相,他本人干一行爱一行,很快在行内脱颖而出了。但这样说镇关西镇大官人还是有失偏颇,太过游戏,为使读者还能读下去,应该书归正传。
13、大的方面,他一靠行帮威势,二靠女色化用。小的方面,他从做生意起就凭了头脑灵光,以三寸不烂之舌,已将半野不野的猪肉送进渭州城官宦家的厨房,使官宦家一日三餐,无猪肉不成宴席。
14、镇关西卖猪肉,先前说过他占的档口多,卖肉生熟不忌。每个肉案上猪里脊猪排骨猪前胛猪大腿分别定价,也先前说过。所没说的,大宋朝的人像现在的外国佬,还不**惯吃猪头肉猪内脏猪蹄猪大肠,这方面的创始者,恐怕得归功于镇关西了,他以南人的精细,开创了猪杂的美食。
15、“镇关西”可不是吹的,至少他镇住了状元桥一带猪肉摊,那些三个月只卖一两猪肉的摊子,转卖猪皮猪毛猪油渣,又逐个支撑不下去,纷纷关张。曾开店的有的跑到郑记分店当掌柜伙计,混口饭吃,有的有祖传店铺,靠吃租金过活,有的做起猪肉鉴定的专家。
16、但论猪肉鉴定和市场预测,谁也不如镇关西。人家生意已做到前十强,有钱的顾主已如瓮中捉鳖,便闲来做后进的指导,启发业内,但他骨子里是何道理,谁也猜不透。
17、尽管如此,镇关西卖猪肉在状元桥一带没说的,而在整个渭州城,还不是一家独大。
18、这状况维持了很久。到鲁提辖经过街市时,看见被众人捧着的胖子,感觉似曾相识,又从李忠、史进处听说了他的大号“镇关西”,打算翌日拜访,终是军务缠身,没有践行。
19、某日,天气燥热,各家店生意疲软,店员打着瞌睡。只听蚊虫围着肉案嗡嗡地叫,只见苍蝇不住地在肉上起落,见缝下蛆。
20、正是在晌午,一阵劲风后,乌云从南边滚来,天色立刻暗了,接着豆大的雨星星点点砸在地上。南边的雨锅里的米,满街的人慌慌张张,往四处飞奔、躲雨。
21、镇关西背手立在店铺的凉棚下,观赏街景。
22、忽然,他眼前一亮。棚下进来一老一少躲雨的男女。老男的拐杖挑着软包袱,小女的脸上遮了厚布巾,怀抱琵琶。恰好一阵风吹过,将小女的布巾掀起一角——
23、镇关西狂喜,计上心來。从此镇关西就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路。不能继续进行他的经济扩张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