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必须用仿宋gb2312,公文用仿宋还是仿宋gb
chanong
|本文约5600字
读完需要15分钟自甲骨文出现以来,汉字已普遍演变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键盘输入越来越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书写需要相应的格式要求(例如宋体字号3、粗体居中、文字大小4)。党政机关公文是组织行使领导、履行职责、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其格式也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公文制作常用的字体是宋代GB2312。伪宋王朝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GB? 2312是什么意思?
宋仿GB2312字体安装预览界面。来源/网络
“伪宋字体”是如何产生的?伪宋文字的出现与印刷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汉字字体大致分为书法和印刷两种,篆书、草书、行书都是书法,而宋书则专为印刷。事实上,印刷字体也是从手写字体演变而来的。回顾历史,最早印刷的字体是块体字体。现代意义上的标准书法成熟于唐代,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和民间,而雕版印刷术则是在唐代发明的。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都是手工抄写的,所以唐代雕版印刷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抄经者带来方便。 “雕”是指在木板上雕刻,最早的版本是用枣木或梨木制成的。选择木材后,将木板锯成适合书籍的尺寸,并在水中浸泡或煮沸约一个月。然后刨平、阴干、抹豆油、抹平、抛光。然后将“书写样本”粘贴在木板上。 “写样”是将要刻的文字写在纸上。如果发现任何错误,找出它们并将其粘贴在一张白纸上。补偿他们。校对正确后,即可将书写样本粘贴到印版上并打印。雕刻的目的是挖掉没有文字的区域,留下有文字的区域,以强调文字,更容易印刷。雕刻前,盘子上的字母还是手写的,但雕刻后,刀痕依然存在,雕刻后,印刷的字母和手写的字母几乎吻合。唐代是规范书法艺术日趋完善的时代,诞生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许多著名书法家,他们适应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对规范书法进行了完善和改造,当时编写样本的人写的字体大多是模仿著名作家写作风格的块体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块体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初的字体。可以说,块体文字是所有印刷字体的基础。
《金刚经》(唐代)的开篇和扉页插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刻版画,有明确的年代。来源/互联网我们今天所说的Uta 脚本是基于Kaisho 开发的。明代学者胡应林在《少室山房笔丛》(甲)》中说:雕版印刷始于隋,盛行于唐,扩展到五朝,为宋人所掌握。经过唐五朝的发展,雕版印刷技术达到了顶峰北宋时期,隶书字体仍为楷书,出现了专攻楷书的人,他们的书法功底深厚,被称为“崇法之人”。唐代。”严仿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雕刻是比写作更加困难和繁琐的工作,雕刻师的收入很少。加之当时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为了生存,版画师们不得不不分严冬酷暑地工作,并且一直在寻找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他们发现,在保留文本基本形状的同时减少笔画数量可以显着加快他们的工作速度。减少剑笔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汉字原来的弧线简化为直线,把复杂、不规则的部分变得简单、规则、易于管理,从这个变化开始,宋体字就开始了。出现。可以说,宋书使用较多的楷书,是宋书的起源。
《攻媿老师文集》 歌唱雕塑。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代,明太祖采取抑武兴文的政策,印刷出版业大为发展。明代的雕刻师极力模仿宋字体,虽然宋字体的形状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但雕刻师的操纵意识和**惯不可避免地渗透,宋字体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也在逐渐改变。对角线的笔画逐渐变平,结构布局也逐渐均匀。仿明初宋书的字体可以认为是宋书的基础。
明代大片《径山藏》 大约在这个时候,宋文正在形成。来源/故宫博物院多年来雕刻家对宋代字体的模仿对明代刻字标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加上快速雕刻的需要,从明万历时期开始,最终出现了方孔字体。一种结构匀称、易于雕刻和印刷、专为阅读而设计的字体,现称为“宋体”。由于它是模仿宋代书体发展起来的,所以最初被称为方宋台(不是现在的方宋台),后来又被称为古宋台或宋台。那么,用于制作官方文书的宋体是从哪里来的呢?仿宋,顾名思义,就是“仿宋体”。现代仿宋字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6年丁善之、丁福兄弟推出的——号字体《丁书真仿宋活字》。
丁福之毕升早在北宋时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传统的活字印刷术文字种类繁多,制造难度大,不利于长期重复使用,排版工人还得辛苦很难。它有很多缺点,例如需要做它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直到鸦片战争时期,版画都是中国的主流印刷技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铅字印刷传入中国,我国逐渐从传统印刷过渡到现代印刷。宋体的出现与铅字印刷的引入密切相关。 1912年,丁氏兄弟的父亲丁力臣去世,两人计划印制父亲的书《小槐簃吟稿》,以纪念父亲。丁氏兄弟认为,父亲的遗产应该是精美独特的,而不是印刷粗劣的。当时印刷的主流字体是宋体,但市面上的宋体大多是日本制造的,轮廓模糊,字体结构松散,印刷在书刊上不美观。曾是。于是,丁氏兄弟决定自己模仿设计,以宋代大片为模板,雕刻活字。丁氏兄弟原本用黄杨木刻字,但人工成本太高,决定改用铅字,并到上海聘请了当时著名的刻字师徐锡祥、朱一宝。一起雕刻。铅类型。终于在1916年,定仿宋字体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印刷字体。古雅漂亮的字体,竖横笔画粗细趋于均匀,整体偏瘦,笔画开头有斜边,边角有尖肩,点、笔、划、挑,钩长,字形刚柔相济,工整,挺拔飘逸,赏心悦目。
书臣仿宋印社印刷风格并创制字体后,丁氏兄弟在上海成立书臣仿宋印社,但后来因经营不善,于1920年成立书臣仿宋印社,公司被中华书局收购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也将书珍仿宋字体的所有权转让给中华书局。 1920年,中华书局收购舒臣仿宋印刷书店和舒臣仿宋字体后,成立了舒臣仿宋字体印刷部,开始销售使用舒臣仿宋字体的书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和广告。但中华书局并没有进一步开发书珍仿宋字体,只是扩大了字体大小,从原来购买的五种字号和字型,增加到了书珍仿宋字体的字号和字型数量。扩大到了八种,树形仿字体的数量也增加了。增加应用程序端的歌曲字体。中华书局主要用朱镇方松印刷旧书、教科书、期刊,对方宋体的普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朱镇方松成为引领民国书写潮流的字体.我做到了。
巨真《四部备要》,仿宋体。模仿中国图书公司宋体字体的聚珍的成功,引起了其他书店(如商业出版社、世界图书公司、大东图书公司等)的关注。 )和字厂(如上海华丰印刷铸造厂)创造仿宋字体,迎来了仿宋字体发展的黄金时期。 “仿宋王朝”在20世纪**胍吨鸾コ尚筒⒊墒臁K孀胖形魑幕慕涣鳎窆逼诔鱿至撕谔遄郑谢嗣窆埠凸闪⒑螅毡槭褂煤谔遄郑纸裼糜诳椤⑺问椤⑽彼问椋置资椤K峭吵莆鹤值摹八拇罄嘈汀薄
从活字印刷到计算机字体建国初期,我国印刷字体沿用解放前的铜模铅字,字体又旧又脏。从一开始就保留下来的四种主要字体:宋、黑、楷、假宋,没有标准。此外,从1956年到1959年,国家先后发行了四批简体和部首类体,共计约3000个汉字,但由于宣传和应用,宋、平、楷、宋体四种伪宋体全部被替换为宋体。以下字体:简化的字符。
1962年,上海印刷工业大学合影。 1961年,国家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业大学字体实验室,开始了新字体的研制活动。字体研究所成立当年,先后开发了《宋一》、《宋二》、《黑一》。 Song 1体样式首次用于排版文本字体是在1965年版本《辞海》中。 1965年版采用宋体二体排版横《毛泽东选集》文字字体。黑色一体式用于照排、参考书、地图注释。此外,字体设计师还给楷书、宋书带来了创新。全新设计的正楷字体广泛应用于儿童读物中,版式清新醒目,统一工整。仿宋字体笔画优美,广泛应用于党政文件中。
1961年,字体设计师徐学成设计了宋体8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印刷字体设计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诞生,允许计算机照排以数字方式处理图文信息,然后直接输出到印刷设备。我们目前使用的是在计算机上用数字语言编写的计算机字体。事实上,你在电脑上看到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画,无数的艺术品收藏组成了你的字体库。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方正仿宋、简体中文、中文新魏等都是字体名称,而不是字体名称。例如《方正仿宋简体中文》、《仿宋GB2312》(又称仿长城)等。一个包含数千个宋体伪汉字的字库,如“仿宋GBK”、“仿宋GBK”等,这些字体都是伪宋体。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方正仿宋简体”、“仿宋GB2312”、“仿宋GBK”字体有什么区别呢?以宋仿GB2312为例。 GB2312是汉字的国家编码标准。其中,GB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的缩写,是根据国家汉字信息编码交换字符集标准而制定的一种编码方法。《辞海》于1980年制定,对应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2312-80。当时仅包含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号代码,是我国第一个汉字编码方案。由于技术限制,计算机早期的字体类型主要是宋体、黑体、楷体、假宋体。假宋GB2312是长城计算机公司于1991年创建的字体。按照当时的国家标准,采用GB2312-80进行编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标准中包含的字符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于是基于它创建了新的编码标准。 1995年12月,我国颁布了《新写汉文印刷体字样》,简称GBK。其中,“GB”代表国家标准,“K”代表“延伸”。这就是GB2312-80扩展字符集,包含21003个字符。各字体设计公司还生产了宋书、平字体、楷字体以及符合GBK标准的仿宋字体,经国家批准后广泛推广。新创建的方宋字体与之前的字体具有不同的字体形状,因此微软在Windows系统上使用方宋GB2312和方宋GBK来区分它们。 2000年6月,日本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标准代号成为GB18030-2000,从2001年9月起正式作为国家标准实施。 2005年,国家修订了GB18030。 GB18030将于2022年再次修订。 GB18030-2022 《汉字内码扩展规范》将于2022年7月19日发布,2023年8月1日实施。然而,问题又来了,“方正”和“哈尼”是什么?这个很简单,就是设计这个字体的公司的名字,而仿宋GB2312是长城公司设计的,所以也叫长城仿宋。同样,中艺公司设计的歌曲称为中艺仿宋,方正公司设计的歌曲称为方正仿宋,汉艺公司设计的歌曲称为汉艺仿宋。当然,这些公司设计的字体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如今,撰写有关Windows 的文章很常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党政机关的公文逐渐从手写、照排向计算机打印过渡,国家也在制定相应的政府公文格式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9704-1988)于1988年发布,随后于1999年12月27日发布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GB/T9704-1999)。 1999年版对公文各要素的字体、字号作出了相关规定。 20世纪初,日本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CNNIC的研究数据,从2001年到2006年,我国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量迅速增加,到2001年8月24日,Windows成为现在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然而,Windows预装的方宋字体在新发布的Windows Vista中被复制,直到2007年才开始使用山寨宋GBK字体。从那时起,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字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党政机关业务需要,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修订颁布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继续要求正式文件正文使用3号仿宋字体。但2012年,XP系统在国内仍然广泛使用,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根据Statcounter网站2012年的统计,XP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仍然在65%到80%之间,甚至在2014年XP系统被“弃用”时,仍有53%的中国电脑用户仍在使用它。尤其是很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由于使用**惯或者其他问题,并没有安装新的操作系统,仍然使用着花重金购买的XP系统。
2012年中国Windows不同版本占有率Source/Statcounter 由于国家对官方文件的格式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如果你的电脑**沧暗氖荴P版本,除了宋朝GB2312之外,没有其他仿宋字体。如果使用其他仿宋字体,官方文档打开时会出现宋字体,不符合官方文档格式要求。事实上,2012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只规定公文文字为“仿宋”,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使用“仿宋”GB2312。随着国家标准的更新,GB2312正在逐渐被淘汰,所以只要官方文档正文使用的字体是宋体,就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1]张秀敏中国印刷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 王文英. 汉字印刷字体规范研究[D]. 安徽大学, 2014. [3] 曾琼. 汉字印刷字体设计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 2010. 4]杨艳芳.论宋文的发展:形成与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谭鑫.成风雅——宋文仿仿演变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5. [6] 付晓丽. 汉字编码标准浅析[J]. 晋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125-126.7, CNNIC8, Statcounter
结尾
作者| 喜洲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