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视秒杀液晶,等离子电视比液晶好为什么淘汰
chanong
|与OLED、量子点等新兴显示技术相比,LCD固有的色域窄、响应时间长等缺点让用户和电视制造商难以忍受。众所周知,目前风靡一时的液晶显示器一度火爆(三星仅2016年液晶电视出货量就达4790万台),以至于很多竞争对手都被自己亲手杀死。笔者将一一盘点一下已经换成液晶显示器的旧电视。
这次我们要介绍的是等离子电视。
液晶电视的“最大对手”
等离子显示屏(简称PDP)是一种采用等离子平板技术的显示设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 1997年12月,日本先锋公司发布了第一台家用等离子电视,使等离子电视首次进入家庭使用。这一时期是电视显示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期。背投、等离子、液晶电视等新兴电视类型迅速将已有70年历史的阴极射线管电视从神坛上抢走,而等离子和液晶由于产品理念重叠(追求轻薄和画质),自然成为了电视的主流。最大的敌人.
等离子与液晶相比的优缺点:
与液晶依靠电流改变薄膜晶体管的晶体结构来产生图像不同,等离子电视依靠高电压来激活图像单元内的特殊气体,并利用产生的紫外线产生磷光。产生图像。显示原理的不同也直接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图像效果。
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相比的优点是屏幕响应时间短、分辨率非常高、色彩鲜艳、对比度高、暗区清晰度高,但缺点是尺寸限制较大(小(难以处理尺寸)和高功率)消耗。它的使用寿命很短,并且容易留下残像(屏幕烧屏)。
与等离子电视相比,液晶电视具有相反的优缺点;优点是图像细腻、功耗低、亮度高(相同功耗)、寿命长,缺点是屏幕响应速度长(出血) ),这是一个缺点。暗场颜色、性能不佳等。
总的来说,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等离子电视的画质要优于液晶电视,从当时的行业热议就可以看出。业余买液晶显示器,专业人士买等离子电视。”这表明了人们对等离子电视的信任。
为何等离子最终被“杀死”?
其实,对于等离子电视衰落的根本原因,业内一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当我简单总结一下后,发现其实无外乎如下。
1、技术过于集中,致命缺陷尚未克服: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原来的液晶和等离子都遭遇了各种技术瓶颈(液晶“拖影”,等离子“屏”面临烧毁)。多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液晶显示器继续取得长足进步,但等离子技术由包括松下在内的少数公司主导,导致技术迭代被推迟。
2、阵营太薄弱,在营销战中输给了LCD:等离子技术一直掌握在松下、先锋等少数公司手中,所以当夏普、索尼、三星、LG等LCD厂商在2006年接手时第三季度,在全球37英寸或更大的大屏幕超薄电视市场,液晶电视的总销量首次超过等离子电视,而到2009年,等离子市场份额已下降至10%。
3、移动智能时代等离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前面说过,等离子的尺寸限制较大,这实际上是它的致命缺陷(实际上没有办法让它变得更小)。事实上,尽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厂商一直无法推出尺寸小于40英寸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看看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手机,似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等离子手机不幸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