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电视机,历年电视机价格
chanong
|图片来源@visualChina
撰稿:项映雪,作者丨灵珠,编辑丨马琪
当人们过年回家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像小时候那样坐下来看半天甚至一整天的电视。
爱优腾海量电视剧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观看,其VIP会员仅支持在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视频软件,不支持电视剧。在有线电视节目中,她们不是母亲。儿媳剧、抗日谍战剧等看似有些“老”的剧,只不过是对儿童动画的攻击。
即使坐下来观看,您也需要考虑一天中的时间和观看位置,这比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方便。每当您看电视、聊天、玩游戏或网上购物时,您的目光都会回到移动设备。
与以前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剧的日子相比,更高清晰度、更大屏幕的电视似乎变得越来越尴尬。
尽管存在这些尴尬,2021年对中国彩电行业来说却是艰难的一年,市场零售量创12年来最低水平,跌破4000万台,同比下滑13.8%至3835万台。对于面临规模和利润双重压力的彩电企业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这种困境当然可以归咎于彩电市场的“高饱和度”。 2013年,日本每100户家庭彩电拥有量超过115台/100户,2021年达到121.8台/100户。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随着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电视日益边缘化,沦为客厅家具。 “在家”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如果我们不再需要看电视,它会消失吗?还是会以不同的形式重生?
1、电视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一个从神坛跌落的片段:
女主角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想给当时年轻的母亲李华英买一台电视。这样,妈妈就会成为厂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她就会成为全厂关注的焦点,成为她在亲戚朋友面前吹嘘的谈资。
电影中,贾晓玲假装失明,演绎了一段苦涩的爱情故事,还历尽千辛万苦买了一台电视。
不管电影的故事如何,对于当时没有“英雄光环”的人来说,买电视并不像买电影那么容易。
我国电视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国营天津无线电厂(712厂)采用国产电子管和苏联元件生产以“北京牌”命名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制造的。
当时,“北京牌”产量有限,价格昂贵,每只售价近700元,让很多人难以承受。
此后,日本开始试产彩电,但由于片面强调“独立”,彩电的年产量被限制在1000台以内。当时,主导电子工业的核心工厂主要为国防工业提供配套设备,广播电视生产基本都是农村小工厂,技术能力薄弱,要发展大工业,很难提高。产量和技术。
电视大规模生产的真正开始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当时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现代化的电视生产线。
当时正值中日建交后的蜜月期,东芝、日立、三洋电机、松下等日本企业的彩电制造技术和零部件开始流入日本伊塔(南(国营南京无线电厂)、海(上海电视一厂)、北京(北京牡丹电视厂)等电视厂已安装电视机110台。生产线遍布全国各地,后来调整为60余条。
一度,几乎每个省都至少有一家电视厂,名字风格各异,如北京、凯歌、黄河、长虹、牡丹、金星、珊瑚、长城、西湖等。商标、外观有些差异,但总体来说几乎是一样的,基本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
尽管已经开始了电视生产热潮,但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电视产量每年只有几十万台,供应极其紧张,仍然需要门票销售。 “门票很难买到。当时每个拿到门票的人都说,‘真是太荣幸了。’不仅家人要系好安全带才能买到电视;连我也得排队才能买到电视。”能买到票也许很幸运,但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根本不会想。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独特场景是这样的:一个才华横溢的家庭买了一台电视。数十名邻居聚集观看。他们擦肩而坐,围坐在电视机旁。并展现出一个生动的形象。这是在广播中无法获得的体验。在场之人皆大喜。
必须强调的是,一般来说,电子产品的复杂程度是由元件行业推动的。例如,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导致了计算机的广泛使用,LCD和PDP设备的出现导致了大型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屏幕平面电视。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差、资金匮乏,不可能从零件一件件入手,引进生产线,所需要的零件规格和质量水平是配套工厂的目标,符合标准的零件优先使用并更换进口元件。
就这样,日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代彩电的国产化,并且除部分原材料外,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生产的电视机数量达到了100万台、100台。已达到10,000台。万级开始走进更多人的家。
在电视行业,中央电视台1983年推出的《春晚》、1986年的《西游记》、1987年的《红楼梦》、1990年的《渴望》等各大电视台推出的各种经典节目诞生。 -30000、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1994年《我爱我家》等很多收视率都在90%以上。
这些经典在不同时代的电视上播出,为每晚坐在一起的家庭提供了以前难以想象的丰富体验,并为邻居们提供了饭后闲聊的话题。犯罪率下降了30%,小偷回家看电视了。
90后的人小时候也有过因为害怕被发现而独自在家偷偷看电视,在父母回家之前拼命想办法把电视温度调低的经历。
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穿着简单的衣服,每周都看到同样的进步:《渴望》、《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天龙八部》……。除夕夜鞭炮齐鸣,一家人都站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等待着从过年庆典中消失的明星们的出现。
那时,电视是家庭的象征。房子的每个地方总是有一台电视。围坐在电视机旁的是我的母亲,她正忙着编织,我的父亲不忙,还有我的叔叔们。一边看着隔壁有时来玩的阿姨,一边看热闹的人们,一边看着那些不想做作业的孩子……
然而,30多年过去了,我们用来消磨空闲时间的电子产品正在迅速自我更新。
彩色电视技术已经从等离子电视发展到液晶电视再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电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薄,色彩和清晰度也越来越好。彩电企业的发展之路一片光明,但随着智能手机——这一集打电话、拍照、看视频等多种功能的娱乐产品的出现,改变了多年来电视的霸主地位。尽管。
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单反相机和相机行业的发展,也对电视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今,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移动PC等电子产品占据了我们很大一部分闲暇时间,并且随着互联网上各种软件的出现,如短视频APP、新闻APP、直播APP等发生了显着变化。这一经历也改变了人们从电视获取信息、新闻和广告的方式。
另外,手游堪称吞噬时间的“黑洞”,玩游戏谁还会看视频,更何况是电视呢?
传统上,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在互联网世界中,产品的价值是由用户在该产品上花费的总时间决定的。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金钱上,人们花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游戏上的时间比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还要多。
这带来了一个重要转折:2013年,美国互联网广告收入首次超过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而2014年,中国也实现了这一目标,传统电视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由于近年来彩电出货量下降,彩电行业气氛有些低迷。
电视曾经是一种奢侈品,现在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现在似乎已经降级为新一代眼中的必需品。
2、激战的胜利者20世纪90年代是国内电视厂商最繁荣的时代,很多人还记得当时彩电大战的激烈程度。
在此期间,日本彩电产能迅速扩张,加上国外企业将产能转移到大陆,到20世纪90年代末总产能超过4000万台/年,但内需和出口合计,每年的产量不到3000 万台。
供给远远超过需求,彩电市场亟待重组,无硝烟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
当时,彩电的部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产彩电同质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各厂商的产品没有太大差异,各大彩电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唯一武器就是降低价格。
即使对于屡次敲响警钟的长虹来说,彩电行业的价格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1958年,一群手持铁锹的军人在四川绵阳郊外的一片麦田里建立了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也就是被外界称为国营长虹机械厂。它是长虹集团的前身。从此,中国彩电行业的响当当的名字长虹诞生了。
作为一家军工工厂,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由于市场变化和管理变革,长虹陷入了没钱、没工、没饭吃的绝境,需要另谋出路。 Destiny诞生于1985年成立的工厂。畅逆润风已经开始。
倪俊平先生上任后,将目光聚焦在彩电这一热门领域。次年,他顶着舆论引进日本松下最新一代彩电生产线,为长虹成为未来“彩电王”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进口到日本的产品都是从海外精选的生产线生产的,且尺寸大多为18英寸以下,大屏幕彩电技术被日本人垄断。购买大屏幕彩电时,只能选择海外产品。
这种情况导致国外品牌,尤其是三洋、日立、松下等日本品牌,占据了中国彩电市场近80%的份额,大屏幕彩电售价动辄数千元,无数中国人的钱包被掏空。空的。
中国彩电企业在技术上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围攻,很多中小企业无法竞争,甚至已经开始等死。
1989年,国家开始对彩电征收特别销售税,但这一税令的出台,导致包括长虹在内的多家国内彩电企业出现产品缺货、资金短缺的情况。为了生存,长虹于1989年8月9日开始降价350元/台。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长虹简单粗暴的业务出人意料地占领了大量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并激励其他企业采取行动,我把你叫醒了。
未来几年,我国彩电品牌将储备武器,整装待发,誓与国外企业竞争。在技术和设计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不过,倪润峰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要与国外品牌竞争,自己其实拥有不小的技术优势。战胜国外品牌,需要倾注“全国之力”,整合国内资源。只有大企业赚钱了,才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才会提升行业的水平。
换句话说,中国彩电企业不需要几百家就能打败国外品牌,七八家就可以了。
1996年3月,长虹宣布进一步降价,从8%降到18%,外界称之为“哄抬物价”,并引发了彩电价格战。
价格战开始仅一个月,长虹的市场份额就飙升至19%,比降价前增加了7.9%。到年底,长虹已确立了“彩电之王”的地位。当时,中国每销售三台彩电,一台是长虹制造的,一台是国外品牌,一台是国内品牌。
在倪润峰的打压下,康佳、TCL、熊猫等其他国内彩电企业也竞相降价,不少此前在一方小赚了一笔的中小企业迅速衰落。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少数大公司将市场一分为二的时代。
长虹正是利用这种直接、高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产业整合问题。此后,不少彩电企业纷纷采取价格竞争作为立竿见影的手段,不完全统计,自1996年3月长虹推出价格竞争以来不到五年,目前彩电价格战又发生了五起。行业。
价格竞争难以停止,为此,国内彩电企业于2000年6月和9月开始签订价格联盟,设定彩电最低零售价格,但每次价格联盟都是昙花一现,彩电企业已形成价格联盟。由于市场扩张的压力,企业仍然选择打价格战,甚至国外品牌也被迫与国内品牌打价格战。
经过优胜劣汰的时代,到2008年前后,以创维、康佳、海信、TCL、长虹五大国产品牌为代表的电视品牌占据了消费者的心,在海外占有绝对的份额。电视市场,你已经获得了优势。品牌数量已收窄至30%以下,部分品牌已退出中国市场。
3.我们永远无法摆脱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2008年左右的经济危机期间,政府战略性地利用现金补贴来刺激当地家电市场的需求,但国内新兴的电视企业也遭受了资金外流家电下乡。公司借助政策红利,大幅拓展三四级市场,推动平板电视在三四级市场的普及,借势拓展市场。再次分享。
有媒体报道称,在家电下乡的彩电销售中,国产龙头品牌占据90%的市场份额,三星、夏普等海外主要投资者基本被排除在外,导致市场低迷。据报道,他们正在这样做。它进一步缩小。
来源:AVC REVO
但到了2013年,刺激计划结束,传统电视企业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互联网电视”从天而降。
互联网企业普遍认为电视是继手机之后的第二核心屏幕,手机内容可以移植到电视上,进一步拓展内容。
于是,乐视、爱奇艺电视、小米电视、暴风电视等在互联网电视领域掀起一阵风暴,新的竞争打破了最初的平静。
打着“互联网电视”旗号,以乐视为首的互联网企业进军市场的首要策略仍然是降价。乐视无意靠硬件赚钱,正在复制小米的手机制造模式。
小米刚推出时,其手机就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出售,其手机的系统、处理器、内存等核心硬件与三星、苹果等顶级品牌不相上下。不及竞争对手的一半,平均每台利润仅为2美元,是苹果的1/75,三星的1/15,华为、OPPO、vivo的1/7。
我们如何从中获利?
通过手机广告、预装应用、游戏管理等互联网增值服务赚取利润。例如,《快乐大本营》款手游曾在小米应用商店上架,它们之间的份额为7:3,其中小米作为渠道可能有30%。
因此,尽管小米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收入始终远小于手机销售收入,但毛利润却高于手机毛利润。
乐视网将这种模式移植到电视上,对主要依靠硬件赚钱的传统电视公司造成了打击。
在不掌握核心技术、依靠主机厂起家的互联网公司的影响下,传统电视品牌将陷入困境,无论是否顺应降价趋势,业绩都会大幅下滑。
乐视网曾宣称,“卖电视就亏400元,尺寸越大亏的就越多”,可以说乐视网将价格竞争推向了极致。继乐视之后,价格竞争强势的小米也来了。
2013年9月,小米发布第一代电视产品,正式进军彩电市场。当时,小米将旗下首款47英寸3D智能电视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售价为2999元,但这个价格只能买到之前品牌的40英寸机型。
雷军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每一款产品,只要质量、性能一致,价格都非常优惠。”通过推广这种“性价比”理念,“大米”的数量不断增加。面条”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增加。时间。
此后,随着贾跃亭在美国的落败,互联网电视的“老大哥”乐视已经消失,但其他跨界彩电新贵的势头却没有停止。
2019年以来,除了小米之外,荣耀、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电视作为智能生态的核心产品。
彩电行业不断涌现新的竞争对手和跨国企业。
我们正在走向互联网,利用两大品牌的渠道和技术,将智能化和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电视中。
然而,不变的似乎是价格竞争。
每逢618、双十一等大促销期间,彩电价格总是降到最低价。去年,小米在2021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新款小米电视6 OLED。 55英寸和65英寸电视的首发价格明显低于OLED电视行业最低价格,引发OLED电视的“价格战”。
虽然彩电价格战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好事,但也让彩电企业更容易陷入低层管理的泥潭。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彩电行业利润低至1.8%,远低于智能手机等其他传统家电和硬件产品,是目前利润最低的家电科技产品之一。的
彩电企业跨界突围的时机已经到来。
4、进化或消亡近年来,不少彩电企业都在考虑“跨界”——,扩大彩电的场景应用范围,瞄准商用显示领域。它不仅可以放在客厅,还可以作为商业展示,赋予它更大的价值。
根据IDC《2021年中国商用大屏市场预测》,预计2021年商用大屏显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782万台,同比增长17%。
商用显示器的回报率高达10%,而家用彩电的回报率还不到2%。
因此,TCL、海信、康佳、创维等彩电厂商开始聚焦商用显示领域,希望在以B2B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商用显示市场中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
除了跨界扩张之外,有明显迹象表明彩电企业正在向高端市场扩张,这是彩电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
据奥维云网分析,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品结构升级的影响,近年来液晶电视的价格持续上涨,但相比之下,OLED、Mini/Micro LED的价格在高端市场有所增加。正在做。激光、8K等产品逆势而上,而消费者对高端彩电的需求不断增加。
用户对电视产品的本质需求无外乎大屏幕、画质、音效、体验。
以OLED电视为例,相比LED电视,OLED电视对比度更高、黑色更纯净、暗部细节更好。每个像素都是自发光的,因此色彩表现和图像从任何角度看起来都很棒。一贯地,其显示技术高度灵活,可用于更复杂的形状和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更轻、更薄和更大屏幕电视的需求。
与传统LED相比,Mini LED不仅颗粒更小、显示效果更细腻、亮度更高,而且功耗比OLED更低,支持精准调光,减少了LED背光不均匀的问题。
康佳、索尼、TCL等彩电厂商均推出OLED、Mini/Micro LED、激光等显示技术的高端产品,以独特的侧重点形成差异化竞争。
有分析认为,对于中国彩电行业来说,未来三到五年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将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变化,在头部品牌的引领下,彩电行业将逐步向更高目标迈进。质量。高利润,大屏幕。
除此之外,您可能还需要突破内容,将用户带回您的客厅。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高清到超高清,从单声道到全景声……电视自诞生以来,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取得了每一次重大进步。目前,硬件技术已经达到了创新的极限,很难做出重大改变。
即使对于消费者来说,彩电产品的“产能、技术、业绩、品牌数量”也有些过分了。
当我们看电视时,我们看到的不是电视,而是电视上播放的内容。在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电视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视剧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也成为了一部又一部国民佳作。心。目前,内容限制使得年轻人很难找到看电视的理由。
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认真看电视了,即使回家过年,一家人三代人都住在一个房间里,从小到中年人人都有手机,有的还带着孩子。只有老年人沉迷于平板电脑游戏,家里有电视。
租房时,电视等大件物品无法再使用,对于一些“节俭”的人来说仍然是搬家的负担。
有时候你会一时兴起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但请注意,爱优腾的视频VIP会员只支持在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视频软件,不支持在电视上看。
因此,说年轻人不看电视是错误的,但他们不看电视节目却是事实。
有人问:“如果你有一台可以接收30个频道的黑白电视和一台只能播放某些频道的彩电,你会选择哪一个?”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黑白电视,这也体现了内容的重要性。
但作为内容的载体,移动端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这导致许多年轻人忽视电视,除了那些具有强烈仪式意义的节目,例如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或重大体育赛事。
据官方数据显示,由于电视观众数量下降,目前我国电视收视率已从70%下降至30%。只靠硬件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靠产品和内容服务竞争的时代。未来,以硬件为中心的竞争思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大变化,屏幕、画质、功能将不再触及用户真正的痛点。
当前,为了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丰富电视内容的“电视+”模式已成为大趋势。
奥维云消费者研究数据显示,54.2%的消费者希望自己的电视具备游戏功能,而游戏电视符合用户对娱乐永无止境的追求,而年轻人比其他任何一代都更喜欢游戏电视。游戏。
随着云游戏时代的到来,游戏和“大屏”已经越来越难以区分。如果电视拥有足够的功能和性能,大屏的好处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制造商希望吸引喜欢玩游戏的年轻用户群。
而且,增加更多互动功能也是彩电企业拥抱年轻人的一个方向。智能控制中心、音乐中心、监控中心等
此外,智慧屏等社交电视的兴起,搭载智能AI摄像头的电视不仅可以视频通话,还支持AI健身,让在家健身成为可能。
这些新内容的出现,不仅会让年轻一代重新回到客厅,也将探索电视与其他内容结合的更新模式,为彩电行业开辟新的营收空间。
事实上,过去10年来,关于“电视会消亡吗?”的讨论很多,其中包括“电视将不再有必要看,将会消失”的观点。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并与其他新设备和新媒体共存的企业展示、互动和社交中心。
那么,我们应该称其为“电视”还是“家用/商用展示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