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现象,稀缺定律
chanong
|我们一直在做这种行为,花几个小时在互联网上比较产品,但是当涉及到购买大件物品时,我们通常不会花时间收集信息来减少信息差距。正如富人和穷人对50元的看法不同一样,富人在购买1000日元以上的物品时往往不会存50元,但钱不够的穷人往往会存50元人民币不管买什么。我没有钱。如果金额在100元到1000元之间,你会想办法尽可能节省额外的钱,即使折扣金额只是总支出的一小部分。这涉及认知行为心理学,在某些方面穷人类似于理性的“经济人”。实验心理学家恩斯特·韦伯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认知具有高度相对论性。人们对金钱的判断是与背景相关的。为了买一本20元的书,我很看重节省5元,但我却无法节省100元。 1万元买一台电脑。感知的相对性质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来改变,正如熟练的调酒师在倒酒时测量的那样,无论瓶子的高度如何。正如穷人看重一美元,忙碌的人看重一小时一样,稀缺性迫使我们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低收入消费者知道他们购买的每件商品的价格。他们使用大脑中的指标来评估每件物品的价值,而与周围环境无关。穷人总是存在需求压力。拥有内心的心灵衡量标准的意义在于,它不受背景环境的影响,但它更加理性,因为不容易用在环境中随处获得的特征作为价值衡量标准。参考:《稀缺》 Sedhir Mullainason、沙菲尔长老、魏伟,龙志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