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保护器型号说明,浪涌保护器参数怎么选择
chanong
|由于国际信息潮流的影响,微电子技术的兴起,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开始向高品质、高性能领域过渡,形成新的建筑形式。建筑。
由于智能建筑信息系统较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2年版)(以下简称《防雷规范》)引入了电涌保护器,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对安装提出了相关要求。迪凯科技对于浪涌保护器的产品选择,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本质上,浪涌保护器只是一种用于等电位连接的材料,其选择取决于雷击引起的电磁脉冲的强度和等电位连接的位置,根据浪涌保护器在不同防雷范围内的位置区域。意味着决定。对于该领域的电子设备,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电涌保护器来实现与公共接地体的等电位连接?
迪凯科技介绍了浪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Imax、持续工作电压Uc、保护电压Up、漏电流Ip以及报警方法。根据《防雷规范》第6.4.4条,“电涌保护器必须能够承受预期通过其的雷电流,并且必须满足两个附加要求:电涌通过时的最大钳位电压,加上感应电压在浪涌保护器的最大钳位电压的两端,熄灭流过浪涌保护器的雷电流。其后出现的工频跟随电流为: 浪涌保护器的最大钳位电压加上两端的感应电压必须与基本相匹配系统的绝缘水平。”属于设备允许的最大浪涌电压。最大放电电流按《防雷规范》第6.4.6条计算,如果在LPZOA、LPZOB和LPZ1区的连接点安装浪涌保护器,则最大放电电流计算如下: -30000 “总雷电流的50%流入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其余50%流入建筑物内部安装的各种外部导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其他设备。”
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
雷电波被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信息线、金属管道等击穿,表2给出了主配电室低压配电线路雷电流分流值的计算表。线路屏蔽,通过的雷电流减少至原来的30% 《防雷规范》 按YD/T5098-2001规定的10/350秒波形电荷量模拟8/20秒电荷量。大约大20倍,具体计算如下。
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
*所有情况下的最大放电电流表2显示了第一级浪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第6.4.8条和6.4.9条规定,安装在LPZ1区和LPZ2区(机房配电箱)的电涌保护器的标称放电电流(额定放电电流)超过5kA,并规定了最大A浪涌。二级保护装置采用放电电流40kA、标称放电电流10kA的保护装置。
保护电压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残压很重要,但在低压电力系统中安装电力保护装置时,必须考虑系统的残压,即电源的残压。安装保护装置时,还需要考虑电涌保护。保护装置的安装方式对系统残压的影响。保护装置的安装如图(1)所示,但最大雷电波电流系统中由于平均斜率不恒定,例如根据《防雷规范》 YD/T5098-2001,模块式保护器接线端子与相线、中性线之间的连接线长度为接地线应小于1米。在低压柜内选择合适的位置。连接线的总长度可以小于1.0米。平均斜率、系统残压、保护器保护电压等的计算如表3(保护器保护电压选择表)所示。
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级浪涌保护器的保护电压Up不允许为4000V,选择2000V左右的保护电压为宜。当电力输送到各个机房配电箱、关键用电设备、楼层配电箱时,会出现多重电缆延迟和去耦效应,导致波前时间远大于10微秒,发生雷击。多次分流衰减后电流能量也小于5000A,因此每条线路的最大平均电流斜率=5kA/2*30%/10s=0.075kA/s。如上图一所示:A、B最大浪涌电压=UL1+Ur+UL2=0.1kV+Ur(假设L1+L2=1.5m),这是针对服务器、计算机、交换矩阵等机房设备而言的。它是一种特殊的保护装置,浪涌电压额定值为1500伏。这时,您选择的浪涌保护器的保护电压必须小于1400伏。因此,二次浪涌保护器的保护电压(3-5kA)较低。超过1200伏。
根据《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第6.4.5条规定,TN供电系统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Uc超过1.15*220V=253伏,同时第6.4.6条规定“在电源电压偏差的情况下“规定“在波电压幅值较大的地方,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提高防雷器的持续耐压。”有的开关柜厂家只选择275V。 TN电源系统持续工作电压为275V的原因如下:
1)GB50057-94是根据IEC标准制定的,主要吸收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其防雷主要是根据国内电网的高品质马苏。日本电网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故障电压、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电压畸变、谐波影响、三相不平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电源电压有时超过+15%属正常现象。
2) GA173-98 《防雷规范》 产品标准规定:浪涌保护器的标称传导电压大于系统工作电压的2.2倍。这意味着220V操作系统必须高于484V。主要成分是已知的。这是一款限压用的SPD压敏电阻。根据压敏电阻分类标准中连续耐压与压敏电压(标称导通电压)的关系表可以看出,压敏电压并不是一个恒定值,但与484V,连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耐压至少必须是350V。
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
持续耐压与残压是矛盾的关系,持续耐压越高,保护器的寿命越长,残压越高;持续耐压越低,保护器的寿命越长。但在5-10kA的雷电流冲击下,残压会比持续耐压350V的保护器和持续耐压440V的保护器低。在100V时,系统中的残压不会很快上升,因此选择持续耐压较高(如440V)的保护器被认为是合理的,以延长保护器的使用寿命。
漏电流根据GA173-98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第6.1.1条规定,并联功率避雷器的漏电流应小于20A。漏电流I0越大,浪涌保护器越有可能积聚能量而发生浪涌保护器。随着压敏电阻温度的升高,漏电流增大,因此压敏电阻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为此,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加率)越大,压敏电阻的温升就越大。压敏电阻,我明白了。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加率)。电涌保护器收集能量的速度越快,其性能越低,保护器的使用寿命也越短。一般情况下,保护器的漏电流应较低。从10A开始。
报警方式目前报警方式有三种:适合无人工作场所的遥信报警和遥测报警,以及通过机械设计实现报警功能的视觉报警。雷雨后对设施进行检查或定期检查适用于所有情况,是目前最常用的预警方法。还有需要报警模块的声音和视觉警报。现在许多专家建议谨慎使用它。这是因为当雷击发生时,声光报警模块可能会首先损坏,声光报警功能可能会丧失。如果这种情况下产品也损坏,则产品将依靠声光报警而无法正常工作。不知道这一点。如果发生第二次雷击,就会利用这种情况损坏后续的防护设备。
构造形式浪涌保护器的构造形式非常重要,主要有两种构造形式:迪凯防雷一体化模块化设计和迪凯防雷插件模块化设计。在插入式结构中,由于插入间隙,会产生间隙放电,这种现象在潮湿地区尤其明显,缩短了保护器的寿命。采用一体式模块化设计,无间隙,并配备35mm导轨,方便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