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第6次创业才无奈造车的创业经历堪称励志

2024-04-26 22:00: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2022年6月2日12时00分,吉利一箭九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就是李书福发射进入宇宙的“卫星”。 随着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市场将李书福称为“中国的马斯克”。 然而,在公众眼中,李书福的个人气质和创业经历更鼓舞人心。

1986年创立吉利集团,李书福创造了无数“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早年,他放牛、开照相馆、从事垃圾回收、经营冰箱加工厂、制造摩托车。 直到1998年,35岁的李书福才进入汽车行业,立志要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汽车”,2010年,斥资18亿美元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让吉利汽车名扬全球。

据吉利控股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总资产5100亿元,员工12万人。 连续十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然而,吉利汽车(00175.HK)的经营却持续承压。 近三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此时,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习惯于“只有努力才能赢”的李书福时隔七年再次提出“蓝色行动”计划。 尽管成败、结果和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它却受到了市场的广泛乐观和关注。 或许,借助星链打造的空间与地球的融合,注重人才和技术的李书福能够推动吉利汽车走上更健康的征程,重回昔日的高增长轨道。

这是我第六次创业,我别无选择,只能造车。

李书福的创业经历令人鼓舞。 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充满家国情怀。

李书福的人生是从放牛童开始的。 不同的是,他放牛是为了赚钱。 李书福回忆,上小学时,他利用暑假给生产队放牛,一天挣0.15元,一个暑假就挣6到10元。 在这方面,他从小就带有商业基因。

改革开放的磅礴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进了校园、乡村。 初中的时候,李书福就很兴奋。 他用两年读完了初中,高中毕业前就开始计划参加市场经济活动。

李书福的第一份创业是拍照。 我在街上走来走去,问人们是否要拍照。 后来我开了一家照相馆,照相馆里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

李书福通过摄影生涯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吉利否认收购神州,市场更加开放,他发现了二手电器市场的商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从废弃电器零件中分离出金属铜、金属银和金属金,并在家庭作坊中进行加工,可以带来非常丰厚的利润。 但他赚钱的秘诀很快就被人知道了。 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增加,迫使他转型。

研究生产冰箱配件是李书福的第三次创业。 这次创业,我经历了恐惧、疲惫、无助、反抗、无处可去。 最后,我成功了。 其研发生产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等冰箱配件销往上海山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冷等全国知名冰箱生产企业。 生意极其红火,李书福就想到生产冰箱,并成功了。

但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股东意见的分歧,李书福身心俱疲。 他把全部财产捐给了当地乡政府,轻松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书福的创业热情再次沸腾。 他用捐赠给政府的资产租回了部分厂房,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创业。 这次,生产室内装饰材料。 当时中国的房地产刚刚起步,装修材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价格昂贵。 李书福的装饰材料价廉物美,一时供不应求,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但好景不长,装饰材料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竞争变得激烈。 无奈,李书福再次放弃。

在台州市工商联的启发下,李书福的第五次创业是发展摩托车。 吉利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研发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 一时间,吉利摩托车供不应求。 于是,有人效仿吉利,几年之内,全国出现了数十家摩托车企业。 行业合规意识缺失,市场无序竞争,李书福再次退出。

1998年是李书福人生和创业生涯的转折点。 今年,他35岁了。

李书福说,当他告诉人们他要造汽车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 当时,中国在汽车行业没有任何优势,汽车市场几乎被西方国家垄断。 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中国企业与外国汽车企业合资合作才能成功。 但李书福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完善和成熟,庞大的人口基数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每年只有几十万辆。

李书福在公司内部挑选了两名工程师,和自己一起,三人开始研究汽车技术。 截至目前,李书福已在汽车市场耕耘了25年,汽车产业已成为吉利的基础产业。

“蛇吞象”沃尔沃双赢

吉利汽车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25年来,李书福将其打造成一个庞然大物。

吉利汽车是一家专注于乘用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汽车制造商。 基于“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愿景,吉利汽车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直以低端价格呈现。

低价策略让吉利成功积累了自主创新的资本,但低端市场有限,消费者需求将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 2007年,吉利决定战略转型。 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吉利转向“打技术战、质量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 停产豪情、美日、优联,推出自由舰、金刚、远景。

事实上,早期吉利汽车的发展有些艰难。 2005年,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 直至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在1亿元左右。

2008年是吉利汽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今年,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那就是筹划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并于2010年完成。

2009年,沃尔沃被福特收购后,其经营陷入困境。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福特急需出售沃尔沃,以稳定濒临崩溃的财务状况。 权衡利弊后,福特选择了吉利这家年销量超过30万辆的中国汽车公司。

当然,收购的谈判是艰难的,李书福也花了很多心思。

在资金方面,银行贷款远远不够。 李书福到全国各地推广业务,以建立基地为卖点,获取当地政府资金。

这笔18亿美元的收购一度震惊全球汽车行业。 当时,吉利汽车总资产只有100亿左右。 这无疑是“蛇吞象”。 正是这次收购,让世界认识了吉利这家中国民营自主品牌汽车公司。

然而,当时的市场并不乐观。 吉利和沃尔沃的差距太大了。 沃尔沃的产品线当时无法与吉利的低端经济型轿车形成协同效应。 就连汽车巨头福特也失败了。 吉利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沃尔沃在与强大的德国高端汽车品牌的竞争中获胜?

李书福没有回应公众提问。 他有自己的计划。 他形容沃尔沃是一只被吉利“放手”的老虎。

2020年,在收购完成10周年之际,吉利汽车公开宣布,沃尔沃已从一家依赖忠诚但日渐减少的北欧客户群的小公司转型为在三大洲生产的全球高端汽车。 品牌。

2010年,沃尔沃销售了373,500辆汽车。 201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为705,500辆。 吉利汽车表示,沃尔沃现已实现盈利。 事实上,合并后的第二年,沃尔沃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那么,李书福对沃尔沃做了什么? 帮助沃尔沃筹集了 110 亿美元,以便它能够开发自己的技术来取代福特的技术。 沃尔沃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迁往中国,全球生产基地也已迁往中国。 沃尔沃汽车也成为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从中国向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出口豪华汽车的汽车制造商。

并购也让吉利汽车取得了成功。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的协同效应正在释放。 两者在研发、采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 早在2013年9月,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依托哥德堡的优势研发资源,开发出全新中型车模块架构及相关零部件。 CEVT开发的CMA中型车基础模块架构,充分发挥了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的协同效应。

通过兼并、收购和整合,吉利汽车的技术得到了显着提升。 通过模块架构CMA和SEA的联合开发,掌握架构能力,实现质量体系标准化,完成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拥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近5万名外籍员工,占比42%。

业绩下滑,行业再度转型

全球汽车市场瞬息万变,新能源快速兴起,对吉利汽车的经营业绩提出了挑战。

2021年,吉利汽车销售汽车132.8万辆,连续五年产销量突破百万辆,同比小幅增长1%左右。 2022年,吉利汽车的销量目标为165万辆。

2021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016.11亿元,重回千亿元,同比增长10.31%。 但净利润仅为48.47亿元,同比下降12.41%。

2015年至2018年,是吉利汽车快速发展的黄金四年。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2.83亿元、538.06亿元、929.59亿元、1068.39亿元,同比增长38.57%、77.68%、72.77%、14.93%。 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2.61亿元、51.12亿元、106.34亿元、125.53亿元,同比增长58.01%、126.16%、108%、18.05%。

这一良好势头在2019年开始出现转变,2019年、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12亿元、923.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54%、5.46%; 净利润分别为81.90亿元和55.34亿元,同比下降34.76%和32.43%。

包括2021年在内,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 不过,2021年下降幅度将会较小。

针对2021年营收增长但利润未增长,吉利汽车表示,业绩低于管理层原来预期,主要是受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

备受关注的是吉利汽车的蓝色吉利行动。 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就计划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蓝色吉利行动”。 当时的目标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体销量90%以上,目前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

对此,吉利汽车表示,战略方向和执行不存在问题,但外部战略条件尚未形成。

如今,吉利汽车再次推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而且还有两款。 一是90%为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为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 另一个是组建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 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此举是基于全球汽车行业的变化和应用环境的变化。

再次推动产业转型,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智能汽车。 吉利汽车获胜的机会有多大?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李书福围绕汽车产业做出了不少动作。 此前,公开信息称,吉利制造飞行汽车、芯片、手机,李书福正试图用技术武装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表示,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操作系统等业务是吉利技术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是吉利汽车品牌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卫星、芯片、手机等业务都以汽车为中心,强化技术生态,打造技术护城河。

这符合李书福找准方向、坚定信念、炼就精神、凝聚力量、完成使命的信条。

持续备受关注的是吉利卫星的成功发射。 市场认为,吉利造“车”造“星”,星链赋能汽车连锁,或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第6次创业才无奈造车的创业经历堪称励志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第6次创业才无奈造车的创业经历堪称励志

wujiai

|

2022年6月2日12时00分,吉利一箭九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就是李书福发射进入宇宙的“卫星”。 随着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市场将李书福称为“中国的马斯克”。 然而,在公众眼中,李书福的个人气质和创业经历更鼓舞人心。

1986年创立吉利集团,李书福创造了无数“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早年,他放牛、开照相馆、从事垃圾回收、经营冰箱加工厂、制造摩托车。 直到1998年,35岁的李书福才进入汽车行业,立志要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汽车”,2010年,斥资18亿美元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让吉利汽车名扬全球。

据吉利控股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总资产5100亿元,员工12万人。 连续十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然而,吉利汽车(00175.HK)的经营却持续承压。 近三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此时,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习惯于“只有努力才能赢”的李书福时隔七年再次提出“蓝色行动”计划。 尽管成败、结果和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它却受到了市场的广泛乐观和关注。 或许,借助星链打造的空间与地球的融合,注重人才和技术的李书福能够推动吉利汽车走上更健康的征程,重回昔日的高增长轨道。

这是我第六次创业,我别无选择,只能造车。

李书福的创业经历令人鼓舞。 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充满家国情怀。

李书福的人生是从放牛童开始的。 不同的是,他放牛是为了赚钱。 李书福回忆,上小学时,他利用暑假给生产队放牛,一天挣0.15元,一个暑假就挣6到10元。 在这方面,他从小就带有商业基因。

改革开放的磅礴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进了校园、乡村。 初中的时候,李书福就很兴奋。 他用两年读完了初中,高中毕业前就开始计划参加市场经济活动。

李书福的第一份创业是拍照。 我在街上走来走去,问人们是否要拍照。 后来我开了一家照相馆,照相馆里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

李书福通过摄影生涯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吉利否认收购神州,市场更加开放,他发现了二手电器市场的商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从废弃电器零件中分离出金属铜、金属银和金属金,并在家庭作坊中进行加工,可以带来非常丰厚的利润。 但他赚钱的秘诀很快就被人知道了。 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增加,迫使他转型。

研究生产冰箱配件是李书福的第三次创业。 这次创业,我经历了恐惧、疲惫、无助、反抗、无处可去。 最后,我成功了。 其研发生产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等冰箱配件销往上海山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冷等全国知名冰箱生产企业。 生意极其红火,李书福就想到生产冰箱,并成功了。

但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股东意见的分歧,李书福身心俱疲。 他把全部财产捐给了当地乡政府,轻松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书福的创业热情再次沸腾。 他用捐赠给政府的资产租回了部分厂房,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创业。 这次,生产室内装饰材料。 当时中国的房地产刚刚起步,装修材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价格昂贵。 李书福的装饰材料价廉物美,一时供不应求,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但好景不长,装饰材料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竞争变得激烈。 无奈,李书福再次放弃。

在台州市工商联的启发下,李书福的第五次创业是发展摩托车。 吉利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研发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 一时间,吉利摩托车供不应求。 于是,有人效仿吉利,几年之内,全国出现了数十家摩托车企业。 行业合规意识缺失,市场无序竞争,李书福再次退出。

1998年是李书福人生和创业生涯的转折点。 今年,他35岁了。

李书福说,当他告诉人们他要造汽车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 当时,中国在汽车行业没有任何优势,汽车市场几乎被西方国家垄断。 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中国企业与外国汽车企业合资合作才能成功。 但李书福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完善和成熟,庞大的人口基数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每年只有几十万辆。

李书福在公司内部挑选了两名工程师,和自己一起,三人开始研究汽车技术。 截至目前,李书福已在汽车市场耕耘了25年,汽车产业已成为吉利的基础产业。

“蛇吞象”沃尔沃双赢

吉利汽车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25年来,李书福将其打造成一个庞然大物。

吉利汽车是一家专注于乘用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汽车制造商。 基于“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愿景,吉利汽车作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直以低端价格呈现。

低价策略让吉利成功积累了自主创新的资本,但低端市场有限,消费者需求将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 2007年,吉利决定战略转型。 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吉利转向“打技术战、质量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 停产豪情、美日、优联,推出自由舰、金刚、远景。

事实上,早期吉利汽车的发展有些艰难。 2005年,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 直至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在1亿元左右。

2008年是吉利汽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今年,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那就是筹划收购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并于2010年完成。

2009年,沃尔沃被福特收购后,其经营陷入困境。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福特急需出售沃尔沃,以稳定濒临崩溃的财务状况。 权衡利弊后,福特选择了吉利这家年销量超过30万辆的中国汽车公司。

当然,收购的谈判是艰难的,李书福也花了很多心思。

在资金方面,银行贷款远远不够。 李书福到全国各地推广业务,以建立基地为卖点,获取当地政府资金。

这笔18亿美元的收购一度震惊全球汽车行业。 当时,吉利汽车总资产只有100亿左右。 这无疑是“蛇吞象”。 正是这次收购,让世界认识了吉利这家中国民营自主品牌汽车公司。

然而,当时的市场并不乐观。 吉利和沃尔沃的差距太大了。 沃尔沃的产品线当时无法与吉利的低端经济型轿车形成协同效应。 就连汽车巨头福特也失败了。 吉利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沃尔沃在与强大的德国高端汽车品牌的竞争中获胜?

李书福没有回应公众提问。 他有自己的计划。 他形容沃尔沃是一只被吉利“放手”的老虎。

2020年,在收购完成10周年之际,吉利汽车公开宣布,沃尔沃已从一家依赖忠诚但日渐减少的北欧客户群的小公司转型为在三大洲生产的全球高端汽车。 品牌。

2010年,沃尔沃销售了373,500辆汽车。 201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为705,500辆。 吉利汽车表示,沃尔沃现已实现盈利。 事实上,合并后的第二年,沃尔沃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那么,李书福对沃尔沃做了什么? 帮助沃尔沃筹集了 110 亿美元,以便它能够开发自己的技术来取代福特的技术。 沃尔沃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迁往中国,全球生产基地也已迁往中国。 沃尔沃汽车也成为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从中国向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出口豪华汽车的汽车制造商。

并购也让吉利汽车取得了成功。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的协同效应正在释放。 两者在研发、采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 早在2013年9月,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依托哥德堡的优势研发资源,开发出全新中型车模块架构及相关零部件。 CEVT开发的CMA中型车基础模块架构,充分发挥了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的协同效应。

通过兼并、收购和整合,吉利汽车的技术得到了显着提升。 通过模块架构CMA和SEA的联合开发,掌握架构能力,实现质量体系标准化,完成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拥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近5万名外籍员工,占比42%。

业绩下滑,行业再度转型

全球汽车市场瞬息万变,新能源快速兴起,对吉利汽车的经营业绩提出了挑战。

2021年,吉利汽车销售汽车132.8万辆,连续五年产销量突破百万辆,同比小幅增长1%左右。 2022年,吉利汽车的销量目标为165万辆。

2021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016.11亿元,重回千亿元,同比增长10.31%。 但净利润仅为48.47亿元,同比下降12.41%。

2015年至2018年,是吉利汽车快速发展的黄金四年。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2.83亿元、538.06亿元、929.59亿元、1068.39亿元,同比增长38.57%、77.68%、72.77%、14.93%。 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2.61亿元、51.12亿元、106.34亿元、125.53亿元,同比增长58.01%、126.16%、108%、18.05%。

这一良好势头在2019年开始出现转变,2019年、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12亿元、923.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54%、5.46%; 净利润分别为81.90亿元和55.34亿元,同比下降34.76%和32.43%。

包括2021年在内,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 不过,2021年下降幅度将会较小。

针对2021年营收增长但利润未增长,吉利汽车表示,业绩低于管理层原来预期,主要是受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

备受关注的是吉利汽车的蓝色吉利行动。 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就计划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蓝色吉利行动”。 当时的目标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整体销量90%以上,目前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

对此,吉利汽车表示,战略方向和执行不存在问题,但外部战略条件尚未形成。

如今,吉利汽车再次推出了蓝色吉利行动,而且还有两款。 一是90%为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为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 另一个是组建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 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此举是基于全球汽车行业的变化和应用环境的变化。

再次推动产业转型,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智能汽车。 吉利汽车获胜的机会有多大?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李书福围绕汽车产业做出了不少动作。 此前,公开信息称,吉利制造飞行汽车、芯片、手机,李书福正试图用技术武装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表示,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操作系统等业务是吉利技术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是吉利汽车品牌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卫星、芯片、手机等业务都以汽车为中心,强化技术生态,打造技术护城河。

这符合李书福找准方向、坚定信念、炼就精神、凝聚力量、完成使命的信条。

持续备受关注的是吉利卫星的成功发射。 市场认为,吉利造“车”造“星”,星链赋能汽车连锁,或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