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坍落度高了怎么办,混凝土坍落度太大会有什么影响
chanong
|坍落度损失的原因造成坍落度损失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方面包括: 1、原料影响泵送剂与所用水泥的相容性和配伍性。这必须通过适用性测试来确定。泵送剂掺量是通过测试胶凝材料的相容性来确定最佳掺量。泵送剂中引气、缓凝组分的含量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有显着影响。如果引气、缓凝成分大,则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慢,反之损失快。含有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5以下坍落度损失减慢。使用硬石膏作为水泥中的硬化剂,可促进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并提高水泥中的初始强度组分C3A。当使用“R”型水泥时,水泥非常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率与水泥中混合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有关。水泥中C3A含量为46%,4%以下,引气、缓凝成分较少,混凝土不易长期硬化。如果超过7%,则必须增加C3A的含量,C3A是减缓引气的成分。否则,将会发生混凝土坍落度的快速损失和不正确的硬化。
由于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细骨料含泥量超标,针状砾石、片状颗粒含量超标,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可能导致当使用吸水率高的粗骨料,特别是碎石时,在炎热的夏季暴露在高温下,放入搅拌机后会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水,从而导致混凝土短时间内(30分钟)变稠,坍落度损失加速。 2 搅拌技术的影响混凝土搅拌技术也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而搅拌机型号与搅拌效率有关,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搅拌机并定期更换搅拌叶片。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能超过30秒,如果低于30秒,混凝土的坍落度会变得不稳定,坍落度损失会变得比较快。 3、温度的影响应特别注意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当炎热的夏季温度超过25或30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20加快50以上,当温度低于+5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增大。损失很小或没有。因此,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中使用泵时,必须密切关注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如果原材料的工作温度较高,混凝土的温度就会升高,坍落度损失会加速。混凝土的出口温度一般要求在535之间,若超过此温度范围,则需采取添加冷水、冰水或地下水等技术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冷却或加热。 有。原材料使用温度等
一般情况下,水泥及外加剂的最高使用温度应在50以下,泵送混凝土冬季采暖水的使用温度应在40以下。它不仅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而且还会导致混凝土快速凝固,因此,如果搅拌机中出现不正确的凝固条件,则无法从搅拌机中取出或难以将其运输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地点。所用胶凝材料的温度越高,混凝土塑化过程中泵送剂中的减水成分的作用就越弱,加速了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混凝土的温度与坍落度损失成正比,混凝土每升高5至10摄氏度,坍落度损失将达到约20至30毫米。 4、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大小有关,高等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低等级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碎石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坍落度损失快卵石混凝土的损失也很快。主要原因是与单位水泥用量有关。 5 混凝土状况混凝土的静态坍落度损失比动态坍落度损失快。在动态条件下,混凝土不断搅拌,泵送剂中的减水成分不能与水泥充分反应,抑制水泥水化的进行,减少坍落度损失;但在静态条件下,水会减少。各组分与水泥完全接触,加速了水泥水化过程,促进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6、运输机械随着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距离和时间的增加,由于化学反应、水分蒸发、骨料吸水等原因,混凝土熟料中的游离水含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坍落度丧失,混凝土皮带运输机和纵梁也会造成砂浆损失,这也是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重要原因。 7、注入速度和时间混凝土注入过程中,混凝土熟料到达仓面的时间越长,由于化学反应、水分蒸发、水分等原因,混凝土熟料中的游离水被吸收的速度就越快。集料等的吸收减少至这就造成了坍落度损失,特别是当混凝土暴露在带式输送机上时,表面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大,水分蒸发快,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影响最大。据实际测量,当气温在25左右时,混凝土熟料的现场坍落度在30分钟内最多可损失4厘米。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差异也是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重要原因。早上和晚上影响小,下午和午后影响大。早上和晚上气温低,水分蒸发慢。下午和午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水分损失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流动性和粘聚性越差,越难保证质量。坍落度损失控制损失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损失值、尽量减少损失速度,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抑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技术措施是多渠道、多方面的,根据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应采取的措施。 1、如果因不可预测的情况导致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而无法泵送时,可采用泵送后添加泵送剂的方法来解决。添加泵送剂后,混凝土运输车应高速运行2分钟,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以满足要求。用量不能随意多次使用,超过上限,混凝土数天不硬化。 2、水泥颗粒越细,需水量越多,不可避免地会因需水量的增加而使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恶化。为了减少坍落度损失,需要确定最佳掺量泵送剂通过泵送剂适应试验。必须确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