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警惕!黑木耳下肚,7 岁女孩多器官衰竭,妈妈也在抢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炎热夏季,来一盘凉拌黑木耳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常规手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文文(化名)和家人怎么也没有想到

这是家常菜。

但这却让整个家庭陷入危险……

今天上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内,7岁的文文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身边的机器发出嘟嘟的声音。原本,这个暑假过后,文文就要上小学了。

“文文病情危急,7月31日送至我院时已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目前已出现多脏器衰竭,情况不容乐观。”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胜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文文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也脱离了生命危险。一盘黑木耳为何能搞垮一个家庭?其实,在泡木耳、煮木耳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你家可能就犯过。

黑木耳,全家都病了

7岁女孩昏迷,肝功能衰竭

江南人普遍爱吃黑木耳,很多人**惯泡上一大盆黑木耳,想吃的时候就吃。7月27日中午,文文的妈妈把泡好的黑木耳,焯水一下捞起来,加点调料,端给两个孩子吃。文文爱吃黑木耳,一下子吃了很多,但哥哥不爱吃,只碰了几筷子。

吃完一盘黑木耳后,姐弟俩照常玩耍。7月28日晚,文文开始呕吐、胃痛,精神不振。随后,母亲和弟弟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三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值几百倍,医生初步判断是食物中毒。

其中,文文的症状尤为严重,入院后很快陷入昏迷,并出现肝功能衰竭。为了对症下药,当地医院建议将她转至省级医院治疗。

7月31日晚,文文被救护车紧急送往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接诊医生叶胜打开病历,与文文家属交谈,得知他们吃的黑木耳已经泡了两天两夜。“文文妈妈把黑木耳在屋外泡了两天两夜,然后焯水后冷着吃。”叶胜说。

黑木耳中毒尚无特效药

这种毒素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隔夜黑木耳,食物中毒,此时叶胜的心里已经做出了判断。

“临床上,黑木耳、腐烂的玉米面中含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能产生一种致命毒素‘伏马菌素’,中毒潜伏期最长为三天,多数为半天至一天。

“患者最初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乏力等轻微症状,随后可能出现黄疸、肝脏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昏迷等。”叶胜说。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后,省疾控中心通过对文文血液的检测,证实了叶胜的推断,确认文文血液中含有伏马毒素。“目前,这种毒素还没有特效药,为了挽救文文的生命,尽可能排出她体内的毒素,我们给文文置换了四次血浆,每次1500毫升。对于一个7岁的小女孩来说,如此大规模的血浆置换,相当于把她体内的血液全部换了四次。”叶胜说。

但即便如此迅速及时的抢救,文文的病情还是令人担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伏马菌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其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叶胜说。

黑木耳中毒惨痛教训还有很多

不要犯这个错误

事实上,近年来,黑木耳中毒事件频频见诸新闻。

2017年7月,福州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8岁的辽宁女孩毕雪因吃了一碗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并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肌衰竭、全身黄疸等症状。

2016年7月,温州董先生、毕女士食用木耳炒鸡蛋后中毒。董先生进食较少,症状轻微,很快康复。毕女士中毒情况较重,先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两天后逐渐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肌衰竭、全身黄疸、感染性休克等,被送入ICU进行急救。

这些黑木耳中毒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黑木耳一般浸泡时间超过两天,容易腐败变质。

(图片来源:摄图网)

“蜡状假单胞菌的生长温度大概在25到37度,最适生长温度是37度,最适产毒温度是26度。这种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就是因为它会产生外毒素(主要是伏马毒素),而伏马毒素一旦产生,就不能用热水消毒,也不能清洗干净。文文妈妈把泡好的黑木耳放在露天高温环境中放了两天两夜才煮,毒性很大。”叶胜分析道。

夏季注意饮食卫生

木耳随时都可以吃

那么如何才能安全健康地吃黑木耳呢?叶胜给出了几条建议。

首先他建议,不仅黑木耳的浸泡和烹饪需要注意,杭州人常吃的银耳也一样,木耳食材要泡好,泡好后尽快食用,尤其是夏天,最好将木耳放进冰箱冷藏。

其次,如果泡的时间长了,又忘记换水,当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不要舍不得,果断扔掉。

此外,市面上也有新鲜木耳出售,叶生建议消费者要谨慎挑选,若发现有黏性、水份多、有异味等情况,一定不要食用,若感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史。

对于夏季饮食安全,叶胜特别提醒,菜板上要生熟分开,食材要煮熟透黑木耳网,控制存放时间,注意手部消毒卫生。

夏季注意饮食卫生

别泡太久就后悔了。

长期记忆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警惕!黑木耳下肚,7 岁女孩多器官衰竭,妈妈也在抢救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警惕!黑木耳下肚,7 岁女孩多器官衰竭,妈妈也在抢救

wujiai

|

炎热夏季,来一盘凉拌黑木耳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常规手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文文(化名)和家人怎么也没有想到

这是家常菜。

但这却让整个家庭陷入危险……

今天上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ICU内,7岁的文文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身边的机器发出嘟嘟的声音。原本,这个暑假过后,文文就要上小学了。

“文文病情危急,7月31日送至我院时已陷入昏迷,经抢救无效,目前已出现多脏器衰竭,情况不容乐观。”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胜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文文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也脱离了生命危险。一盘黑木耳为何能搞垮一个家庭?其实,在泡木耳、煮木耳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你家可能就犯过。

黑木耳,全家都病了

7岁女孩昏迷,肝功能衰竭

江南人普遍爱吃黑木耳,很多人**惯泡上一大盆黑木耳,想吃的时候就吃。7月27日中午,文文的妈妈把泡好的黑木耳,焯水一下捞起来,加点调料,端给两个孩子吃。文文爱吃黑木耳,一下子吃了很多,但哥哥不爱吃,只碰了几筷子。

吃完一盘黑木耳后,姐弟俩照常玩耍。7月28日晚,文文开始呕吐、胃痛,精神不振。随后,母亲和弟弟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三人被送往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值几百倍,医生初步判断是食物中毒。

其中,文文的症状尤为严重,入院后很快陷入昏迷,并出现肝功能衰竭。为了对症下药,当地医院建议将她转至省级医院治疗。

7月31日晚,文文被救护车紧急送往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接诊医生叶胜打开病历,与文文家属交谈,得知他们吃的黑木耳已经泡了两天两夜。“文文妈妈把黑木耳在屋外泡了两天两夜,然后焯水后冷着吃。”叶胜说。

黑木耳中毒尚无特效药

这种毒素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隔夜黑木耳,食物中毒,此时叶胜的心里已经做出了判断。

“临床上,黑木耳、腐烂的玉米面中含有一种‘椰毒假单胞菌’,能产生一种致命毒素‘伏马菌素’,中毒潜伏期最长为三天,多数为半天至一天。

“患者最初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乏力等轻微症状,随后可能出现黄疸、肝脏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昏迷等。”叶胜说。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后,省疾控中心通过对文文血液的检测,证实了叶胜的推断,确认文文血液中含有伏马毒素。“目前,这种毒素还没有特效药,为了挽救文文的生命,尽可能排出她体内的毒素,我们给文文置换了四次血浆,每次1500毫升。对于一个7岁的小女孩来说,如此大规模的血浆置换,相当于把她体内的血液全部换了四次。”叶胜说。

但即便如此迅速及时的抢救,文文的病情还是令人担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伏马菌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其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叶胜说。

黑木耳中毒惨痛教训还有很多

不要犯这个错误

事实上,近年来,黑木耳中毒事件频频见诸新闻。

2017年7月,福州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8岁的辽宁女孩毕雪因吃了一碗浸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并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肌衰竭、全身黄疸等症状。

2016年7月,温州董先生、毕女士食用木耳炒鸡蛋后中毒。董先生进食较少,症状轻微,很快康复。毕女士中毒情况较重,先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两天后逐渐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肌衰竭、全身黄疸、感染性休克等,被送入ICU进行急救。

这些黑木耳中毒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黑木耳一般浸泡时间超过两天,容易腐败变质。

(图片来源:摄图网)

“蜡状假单胞菌的生长温度大概在25到37度,最适生长温度是37度,最适产毒温度是26度。这种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就是因为它会产生外毒素(主要是伏马毒素),而伏马毒素一旦产生,就不能用热水消毒,也不能清洗干净。文文妈妈把泡好的黑木耳放在露天高温环境中放了两天两夜才煮,毒性很大。”叶胜分析道。

夏季注意饮食卫生

木耳随时都可以吃

那么如何才能安全健康地吃黑木耳呢?叶胜给出了几条建议。

首先他建议,不仅黑木耳的浸泡和烹饪需要注意,杭州人常吃的银耳也一样,木耳食材要泡好,泡好后尽快食用,尤其是夏天,最好将木耳放进冰箱冷藏。

其次,如果泡的时间长了,又忘记换水,当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不要舍不得,果断扔掉。

此外,市面上也有新鲜木耳出售,叶生建议消费者要谨慎挑选,若发现有黏性、水份多、有异味等情况,一定不要食用,若感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史。

对于夏季饮食安全,叶胜特别提醒,菜板上要生熟分开,食材要煮熟透黑木耳网,控制存放时间,注意手部消毒卫生。

夏季注意饮食卫生

别泡太久就后悔了。

长期记忆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