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稳定,物价水平才能保持基本稳定
wujiai
|粮食价格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在CPI的统计“篮子”中,粮食价格的权重已降至2%左右,但受其影响的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权重仍接近20%。粮食价格波动频繁,粮价上涨既可直接推高CPI,也能通过影响产业链下游的工业品价格、通胀预期等间接推动CPI变动。回顾历史,在居民消费价格相对稳定的时候,粮食等食品价格往往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CPI约0.68个百分点;前三个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影响CPI约0.11个百分点。
粮食供给充足为粮价总体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去年,我国粮食生产高位增产,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今年以来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粮食库存充足。稻麦两大主粮品种库存总量大、分布广、比重高。玉米政策性库存进一步充实,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和供应能力稳步增强。一季度粮价,累计投入政策性粮食245.7万吨,成交166.6万吨,成交率为67.8%,有效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战略,确保进口稳定,一季度累计进口粮食3872.7万吨,同比增长4.7%。 粮食供给充足,今年以来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品种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值得一提的是,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稳中有降,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这也是一季度猪肉价格环比下降的重要因素。
市场稳不稳,靠生产。稳粮价的首要因素是稳粮食生产。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目前,春耕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意向播种面积17.7亿亩以上,连续4年增加,为保障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夏粮夏油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事关粮食安全和“油瓶”安全。据农业农村部农情快讯,小麦、油菜等夏季作物长势良好,夏粮丰收基础良好。在国家不断提高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下,南方产区农民种植早稻积极性较高。 为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大豆生产扶持政策措施,全国大豆意向种植面积稳中略增。
粮食生产成本是影响粮价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导致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挤压了粮食生产的利润空间,影响了农民投入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有关部门从产、供、储、销、用等环节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切实保证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加大补贴力度,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财政支出增加的影响。 近期,中央财政继下达100亿元实种粮农民补贴资金后,又下达第一批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2.5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有关省(区、市)购置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所需的农药、药品和机具等物资,并对统一防控作业和服务给予适当补贴,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生产积极性,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粮食供应充足、调控措施充足,粮价平稳运行保障充分,但引发粮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粮食生产仍然面临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病虫害、自然灾害等诸多挑战,外部环境也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需求正在逐步恢复。要牢牢守住“贱粮伤农”“贵米伤民”两条底线,确保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为全年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打下坚实基础。(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