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西部产煤区地位凸显,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wujiai
|1.“十三五”末,中西部煤炭主产区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二是煤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2020年全国煤矿百万吨平均死亡率0.059人,比2015年下降63.6%。
3.2016年以来,国家累计退出煤炭产能10亿吨,淘汰关闭大批煤矿。
4.“十三五”以来,全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约500个。
5.2020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6.8%,比2019年下降0.9个百分点。
6.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矿约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超过10亿吨/年,安置职工约100万人。
7.2020年西部地区煤炭产量2.33Gt,占全国的59.7%。中部地区占全国的33.4%,下降1.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下降2.3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3个百分点。
8.2020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6%。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等8个省(区)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原煤产量合计3.5Gt,占全国的89.7%。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原煤产量2.79Gt,占全国的71.5%。
9.到2020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压减到4700处以内,平均单井生产能力提高到110万吨/年以上。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全国已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余处,约占全国产量的80%;建成年产1000万吨以上煤矿52处,生产能力达到8.2亿吨/年;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到1000处以内。
10.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4.1%,比2015年提高8.2个百分点。
11.到2025年,在建煤矿质量认证合格率达到85%以上,优质工程比例达到65%,非煤矿山和工程建设市场份额扩大。
12.“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速1%左右。
13.“十四五”末,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以内,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达到85%以上中国西部煤炭网,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比达到97%以上;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00个以上;建成千万吨级以上矿井(露天)65个,生产能力达到10亿吨/年以上。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
14.到“十四五”末,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达到90%左右,巷道掘进机械化水平达到75%左右;原煤入选(洗)率达到80%左右;煤矸石、矿井水利用及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15.到“十四五”末,煤炭行业人才结构比重提高10%以上,本科、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比重达到45%,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大幅提升。
16.“十四五”末,蒙东(东北)、云贵基地实现规模稳定、安全生产、区域保障,煤炭产量分别稳定在5亿吨/年、2.5亿吨/年左右,区域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17.“十四五”末,河北中部、鲁西、河南、淮北基地煤炭产量分别稳定在6000万吨/年、1.2亿吨/年、1.2亿吨/年、1.3亿吨/年左右。
18.“十四五”末,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等基地要:控制好节奏,实现高产高效,做好底线保障。控制煤炭产能总量,建成一批大型智能化煤矿,提高基地长期稳定供应能力。晋北、晋中、晋东等基地煤炭产量控制在9亿吨/年左右,神东基地煤炭产量控制在9亿吨/年左右,陕北、黄陇等基地煤炭产量控制在6.4亿吨/年左右。
19.“十四五”末,新疆基地:科学规划、把握节奏、应急保障。提前做好矿区总体规划,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和建设时序,就地改造与外运相结合,实现煤炭梯级开发利用,做好应急储备和产能保障。“十四五”期间,煤炭产量稳定在3亿吨/年左右。
20、“十四五”末,宁东基地将实现规模稳定、就地转化、区域平衡,煤炭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