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新三板遇年底行情,做市指数连续 7 日大涨,估值底部何时破?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年末行情”或与市值管理有关,是公司维持后续发行价格、券商、投资机构维持浮盈等合力的结果。

随着市场对新创新层政策预期的下降,今年以来公司为进入创新层而增加做市商数量、扩大市值的动力明显下降。分析人士认为,新三板估值已经触底,只有新三板政策明朗、定位清晰,投资者才会安心入市。

新三板遭遇“年末行情”

12月29日,新三板做市指数小幅下跌,午后开始回升,收盘报1100点,上涨3.94点,连续第七个交易日大幅上涨,累计上涨17点,构成了2016年新三板市场最后一波上涨行情。

12月29日,做市股共成交775只,其中25只股票涨幅超过10%,92只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其中智胜联发(.OC)成交金额最高,超过2800万元。

此外,约定股票成交398只,其中24只股票涨幅超过100%,135只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易建科技(.OC)、新媒体诚品(.OC)、中投保业(.OC)成交金额均超过1亿元。

在2016年漫长的下跌过程中,场外做市指数有三波明显的上涨走势尤为引人注目,分别是年初的向创新层冲刺、9月初的政策预期走势、以及近期的年底走势。

开源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姚少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值需要是年终市场行情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基金产品需要提升净值,另一方面公司也有保值的动力。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云南对记者表示,“近期做市指标均出现上涨,且日内收盘转正,这主要是因为少数做市股以市值管理为目的,通过收盘操作使公司股价达到高位。这一般是因为公司自身有私募或者质押等要求,以及投资机构对年末基金净值的需求,所以近期做市交易并没有明显增加。”

近期,新三板做市股票每日总交易额保持在5亿至7亿元左右,协议股票每日总交易额则在10亿元左右。

据Wind资讯统计,在近一年做市商持有上市公司库存股的1534起案例中,做市商浮亏比例高达32%,8%的做市商亏损过半。此外,据数库科技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最多的前20家非券商投资机构中,按定向增发成本计算,有75%的做市商出现浮亏。

纵观全年,场外做市指数在经历了1月份的大幅下跌,以及市场分层以来持续近半年的长时间下跌行情,由年初的1438点跌至1073点,目前指数在1090点附近波动。

周云南表示,近期新三板整体成交量有所回升,主要是因为临近年底,不少公司特别是做市股都在进行大宗交易。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看,在整体行情不明朗的情况下,可以抓住这种大宗交易的机会,以合适的价格入市,在大宗交易时赚取一定的利润。

不要将场外市场视为“政策市场”

尽管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转让、并购、大宗交易等考虑,由做市转为议价,但做市商为上市公司做市交易的节奏却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做市商为上市公司新增报价席位超过140个三板股票行情查询,是退出报价义务的券商数量的两倍多。

有市场人士指出,券商加入上市公司做市报价,或与明年对创新层产生影响有关,但在经历失望之后,企业寻找做市商的积极性并不如去年那么强烈。

他说,“去年大家对创新层的利好政策期待很大,但今年没有明显利好。现在大家还是有进创新层的意愿,但欲望没那么迫切了。以前是要挤进去,现在有能力的就进,没能力的就观望一下。”

创新层有三项独立的标准,其中第三项标准要求上市公司做市商不少于6家、最近60个做市转板日的平均市值不低于6亿元、合格投资者股东不少于50人。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部分上市公司为了满足第三套标准,主动寻求做市商做市、提升市值,形成了所谓的“冲6”行情。另外,由于做市商需要以更低的价格将库存股转让给新做市商,因此报价会先被人为压低,等到所有做市商入市后,股价才会被拉高,从而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系统性”的投资机会。

但今年6月市场分割正式实施后,创新层并未得到任何政策红利支持,融资、交易等方面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也未能落到实处。

12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苏州演讲时表示,单一的服务和监管无法满足数万家上市公司的差异化需求。2017年,公司将以细分市场为抓手,加大制度供给,提供适合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让新三板既能容纳初创企业,又能满足成长型企业的需求。

不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监事邓英玲近日也表示,市场不要指望明年新三板会有大的政策变化。把新三板看作“政策市场”,违背了市场化初衷,也不符合新三板的历史地位和功能。只有明确新三板的国家定位,投资才能避免失误。

目前,市场对于降低投资者门槛、竞价转试点等政策预期有所降温,预计私募做市商将于明年正式启动,公募基金准入规则也将出台。

姚少清告诉记者,公募基金入市、私募做市放开,对新三板都是潜在利好,可以引入新基金,但目前具体细节尚不明确,因此这些基金都在门外守候。由于明年市场将面临基金产品退出高峰,新政落地的时机需要考虑,市场能否在退出高峰到来前稳步上涨,否则可能引发一波结构性下跌。

他认为,目前新三板市场的估值已经触底。他表示,“新三板股票在权益类资产中属于被低估的,从并购重组角度看,新三板整体已经进入15倍估值区间。从上市前的阶段来看,新三板的估值已经接近底部,但市场能否上行,还是要看政策和新资金的进入。只有新三板的政策和定位明确了,大家才会安心进来。”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新三板遇年底行情,做市指数连续 7 日大涨,估值底部何时破?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新三板遇年底行情,做市指数连续 7 日大涨,估值底部何时破?

wujiai

|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年末行情”或与市值管理有关,是公司维持后续发行价格、券商、投资机构维持浮盈等合力的结果。

随着市场对新创新层政策预期的下降,今年以来公司为进入创新层而增加做市商数量、扩大市值的动力明显下降。分析人士认为,新三板估值已经触底,只有新三板政策明朗、定位清晰,投资者才会安心入市。

新三板遭遇“年末行情”

12月29日,新三板做市指数小幅下跌,午后开始回升,收盘报1100点,上涨3.94点,连续第七个交易日大幅上涨,累计上涨17点,构成了2016年新三板市场最后一波上涨行情。

12月29日,做市股共成交775只,其中25只股票涨幅超过10%,92只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其中智胜联发(.OC)成交金额最高,超过2800万元。

此外,约定股票成交398只,其中24只股票涨幅超过100%,135只股票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易建科技(.OC)、新媒体诚品(.OC)、中投保业(.OC)成交金额均超过1亿元。

在2016年漫长的下跌过程中,场外做市指数有三波明显的上涨走势尤为引人注目,分别是年初的向创新层冲刺、9月初的政策预期走势、以及近期的年底走势。

开源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姚少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值需要是年终市场行情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基金产品需要提升净值,另一方面公司也有保值的动力。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云南对记者表示,“近期做市指标均出现上涨,且日内收盘转正,这主要是因为少数做市股以市值管理为目的,通过收盘操作使公司股价达到高位。这一般是因为公司自身有私募或者质押等要求,以及投资机构对年末基金净值的需求,所以近期做市交易并没有明显增加。”

近期,新三板做市股票每日总交易额保持在5亿至7亿元左右,协议股票每日总交易额则在10亿元左右。

据Wind资讯统计,在近一年做市商持有上市公司库存股的1534起案例中,做市商浮亏比例高达32%,8%的做市商亏损过半。此外,据数库科技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最多的前20家非券商投资机构中,按定向增发成本计算,有75%的做市商出现浮亏。

纵观全年,场外做市指数在经历了1月份的大幅下跌,以及市场分层以来持续近半年的长时间下跌行情,由年初的1438点跌至1073点,目前指数在1090点附近波动。

周云南表示,近期新三板整体成交量有所回升,主要是因为临近年底,不少公司特别是做市股都在进行大宗交易。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看,在整体行情不明朗的情况下,可以抓住这种大宗交易的机会,以合适的价格入市,在大宗交易时赚取一定的利润。

不要将场外市场视为“政策市场”

尽管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转让、并购、大宗交易等考虑,由做市转为议价,但做市商为上市公司做市交易的节奏却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做市商为上市公司新增报价席位超过140个三板股票行情查询,是退出报价义务的券商数量的两倍多。

有市场人士指出,券商加入上市公司做市报价,或与明年对创新层产生影响有关,但在经历失望之后,企业寻找做市商的积极性并不如去年那么强烈。

他说,“去年大家对创新层的利好政策期待很大,但今年没有明显利好。现在大家还是有进创新层的意愿,但欲望没那么迫切了。以前是要挤进去,现在有能力的就进,没能力的就观望一下。”

创新层有三项独立的标准,其中第三项标准要求上市公司做市商不少于6家、最近60个做市转板日的平均市值不低于6亿元、合格投资者股东不少于50人。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部分上市公司为了满足第三套标准,主动寻求做市商做市、提升市值,形成了所谓的“冲6”行情。另外,由于做市商需要以更低的价格将库存股转让给新做市商,因此报价会先被人为压低,等到所有做市商入市后,股价才会被拉高,从而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系统性”的投资机会。

但今年6月市场分割正式实施后,创新层并未得到任何政策红利支持,融资、交易等方面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也未能落到实处。

12月27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苏州演讲时表示,单一的服务和监管无法满足数万家上市公司的差异化需求。2017年,公司将以细分市场为抓手,加大制度供给,提供适合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让新三板既能容纳初创企业,又能满足成长型企业的需求。

不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监事邓英玲近日也表示,市场不要指望明年新三板会有大的政策变化。把新三板看作“政策市场”,违背了市场化初衷,也不符合新三板的历史地位和功能。只有明确新三板的国家定位,投资才能避免失误。

目前,市场对于降低投资者门槛、竞价转试点等政策预期有所降温,预计私募做市商将于明年正式启动,公募基金准入规则也将出台。

姚少清告诉记者,公募基金入市、私募做市放开,对新三板都是潜在利好,可以引入新基金,但目前具体细节尚不明确,因此这些基金都在门外守候。由于明年市场将面临基金产品退出高峰,新政落地的时机需要考虑,市场能否在退出高峰到来前稳步上涨,否则可能引发一波结构性下跌。

他认为,目前新三板市场的估值已经触底。他表示,“新三板股票在权益类资产中属于被低估的,从并购重组角度看,新三板整体已经进入15倍估值区间。从上市前的阶段来看,新三板的估值已经接近底部,但市场能否上行,还是要看政策和新资金的进入。只有新三板的政策和定位明确了,大家才会安心进来。”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