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翰宇药业 多肽第一股翰宇药业:研发投入致业绩亏损,科研成果颇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投资者网 张炜

在政策、资金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创业药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行业“军备竞赛”的大趋势下,部分企业为保持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销售投入,导致出现亏损。“多肽第一股”深圳汉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宇药业”,.SZ)便是一例。

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业绩公告,汉宇药业预计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亿至3.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8亿至3.3亿元,较2021年有明显下降。汉宇药业表示,研发费用的增加将对公司2022年的利润造成影响。

不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瀚宇药业科研成果丰硕。瀚宇药业2月初接受采访时表示,共有12个产品通过或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多肽行业的领先地位。瀚宇药业能否在新产品的支撑下扭亏为盈,还有待观察。

01

非GAAP净利润连续多年亏损

据公司官网介绍,汉宇药业成立于2003年4月,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最早上市的多肽药物企业之一。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多肽制剂、多肽原料药、多肽固体、客制多肽及多肽护肤品等。2022年中报显示,汉宇药业近80%的收入来自多肽制剂,其余收入来自多肽原料药、多肽固体等。

汉宇制药主营业务结构

据悉,自2011年IPO以来,翰宇药业已拥有24个多肽药物、9个新药证书、26个临床批件,并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华润生物、中国医药等机构及药企展开深入合作,探索多肽应用新场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不过,汉宇药业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亮眼。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汉宇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2.46亿元、12.64亿元、6.14亿元、7.22亿元、7.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3.41亿元、-8.85亿元、-6.09亿元、0.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9亿元、-3.58亿元、-9.21亿元、-6.25亿元、-4亿元。

此前,汉宇药业在年报中表示,期间费用高影响了公司盈利能力。近几年期间费用结构显示,2017年至2021年,汉宇药业每年销售费用都在4亿元以上,2018年、2019年均达到6亿元;2018年起,每年研发费用均超过1亿元;管理费用也较高,2017年超过2亿元。

汉宇药业从2018年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2年才有所好转。汉宇药业预计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亿至3.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8亿至3.3亿元。粗略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至2022年,汉宇药业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至少亏损21.34亿元,扣非净利润至少亏损25.84亿元。

汉宇药业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变动情况

对于2022年业绩变动原因,翰宇药业表示,“公司鼻喷剂等创新药项目进展顺利,本期研发投入较上期有所增加,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增加翰宇药业,对公司2022年度利润造成影响。”翰宇药业还提到,2022年因股价下跌导致其持有的建辉信息(.SH)股份变动损失约为7000万元。

02

前高管挪用资金 暴露内控问题

另一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瀚宇药业科研成果丰硕,2023年瀚宇药业已陆续披露多个产品或试剂获批上市。

据1月6日公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维格列汀片”获批上市并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据1月14日公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西他列汀二甲双胍片(Ⅱ)获批上市并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据1月21日公告,笔式注射器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据2月3日公告,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特利加压素注射液获批上市。

2月3日,汉宇药业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仿制药板块共有12个产品通过或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包括7个多肽注射剂、5个小分子固体制剂,覆盖多个产品管线,通过评价的产品数量在多肽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多肽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近日另一份公告显示,汉宇药业科研项目在取得快速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月17日,汉宇药业发布《关于收到公司原董事、高管涉嫌刑事犯罪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公告》(以下简称《一审判决公告》),披露了公司原董事、高管袁建成、朱文锋涉嫌职务犯罪一案的庭审进展。一审法院认定袁建成违法挪用公司资金1685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认定朱文锋违法挪用公司资金80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早在一年前的2022年1月,汉宇药业就发布公告称,袁建成、朱文锋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批准逮捕,该案件是公司内部自查发现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的。2022年4月、5月,汉宇药业相继发布公告称,“上述职务违法行为导致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研发费用、开发支出部分增加。”

对于案件影响,汉宇药业表示,该判决为一审判决,截至本公告披露日(2023年1月17日),该判决尚未生效。汉宇药业还表示,由于袁建成、朱文峰已提起上诉,最终判决结果尚不确定,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03

股东减持加速股价下跌

从二级市场来看,汉宇药业股价波动较大,2023年以来甚至已下跌近30%。

Wind数据显示,汉宇药业2011年4月上市时发行价为30.19元/股,2015年6月涨至历史高点52.44元/股。随后几年,汉宇药业股价一路下跌,于2021年7月触及低点4.26元/股。

2021年末,汉宇药业触底反弹,于2022年12月创下近期高点24.44元/股。然而进入2023年,汉宇药业却一路下跌,年初至今跌幅达28%左右。

汉宇药业近三年股价走势图(月线图)

而2月14日大股东发布的股权转让及减持公告,也或将导致汉宇药业股价继续下跌。

汉宇药业2月14日公告,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曾少贵及其联席执行人曾少强、曾少斌出具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书》,其拟在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766.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原因为个人财务需要及向汉宇药业提供无偿贷款。

除减持外,曾氏三兄弟还将所持股权转让。

据2月14日披露的公告,曾少贵及其联席执行人曾少强、曾少斌于2月13日与李秀兰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共同向李秀兰转让其所持有的汉宇药业共计4416.21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价格为10.248元/股,交易总价款为4.53亿元。

根据企查查的股权关系,曾少贵、曾少强、曾少斌三人为兄弟关系;截至2022年末,曾氏三兄弟合计持有汉宇药业近2.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2.79%。本次划转减持完成后,曾氏三兄弟将持有汉宇药业不低于25%的股份,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曾氏三兄弟的大规模抛售,也让不少投资者对汉宇药业未来的股价走势感到悲观。一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三大佬的转让价格才10.248元/股,是不是预示着股价很快会跌到这个价位?”另一位投资者则表示,“本以为已经到底了,结果却是下一个斜坡。”

截至2月13日收盘,汉宇药业报12.72元/股,市值达112亿元。(四维财经出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翰宇药业 多肽第一股翰宇药业:研发投入致业绩亏损,科研成果颇丰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翰宇药业 多肽第一股翰宇药业:研发投入致业绩亏损,科研成果颇丰

wujiai

|

投资者网 张炜

在政策、资金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创业药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在行业“军备竞赛”的大趋势下,部分企业为保持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销售投入,导致出现亏损。“多肽第一股”深圳汉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宇药业”,.SZ)便是一例。

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业绩公告,汉宇药业预计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亿至3.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8亿至3.3亿元,较2021年有明显下降。汉宇药业表示,研发费用的增加将对公司2022年的利润造成影响。

不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瀚宇药业科研成果丰硕。瀚宇药业2月初接受采访时表示,共有12个产品通过或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多肽行业的领先地位。瀚宇药业能否在新产品的支撑下扭亏为盈,还有待观察。

01

非GAAP净利润连续多年亏损

据公司官网介绍,汉宇药业成立于2003年4月,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最早上市的多肽药物企业之一。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多肽制剂、多肽原料药、多肽固体、客制多肽及多肽护肤品等。2022年中报显示,汉宇药业近80%的收入来自多肽制剂,其余收入来自多肽原料药、多肽固体等。

汉宇制药主营业务结构

据悉,自2011年IPO以来,翰宇药业已拥有24个多肽药物、9个新药证书、26个临床批件,并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华润生物、中国医药等机构及药企展开深入合作,探索多肽应用新场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不过,汉宇药业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亮眼。

Wind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汉宇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2.46亿元、12.64亿元、6.14亿元、7.22亿元、7.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3.41亿元、-8.85亿元、-6.09亿元、0.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9亿元、-3.58亿元、-9.21亿元、-6.25亿元、-4亿元。

此前,汉宇药业在年报中表示,期间费用高影响了公司盈利能力。近几年期间费用结构显示,2017年至2021年,汉宇药业每年销售费用都在4亿元以上,2018年、2019年均达到6亿元;2018年起,每年研发费用均超过1亿元;管理费用也较高,2017年超过2亿元。

汉宇药业从2018年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2年才有所好转。汉宇药业预计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亿至3.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8亿至3.3亿元。粗略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至2022年,汉宇药业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至少亏损21.34亿元,扣非净利润至少亏损25.84亿元。

汉宇药业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变动情况

对于2022年业绩变动原因,翰宇药业表示,“公司鼻喷剂等创新药项目进展顺利,本期研发投入较上期有所增加,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增加翰宇药业,对公司2022年度利润造成影响。”翰宇药业还提到,2022年因股价下跌导致其持有的建辉信息(.SH)股份变动损失约为7000万元。

02

前高管挪用资金 暴露内控问题

另一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瀚宇药业科研成果丰硕,2023年瀚宇药业已陆续披露多个产品或试剂获批上市。

据1月6日公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维格列汀片”获批上市并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据1月14日公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西他列汀二甲双胍片(Ⅱ)获批上市并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据1月21日公告,笔式注射器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据2月3日公告,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特利加压素注射液获批上市。

2月3日,汉宇药业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仿制药板块共有12个产品通过或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包括7个多肽注射剂、5个小分子固体制剂,覆盖多个产品管线,通过评价的产品数量在多肽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多肽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近日另一份公告显示,汉宇药业科研项目在取得快速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月17日,汉宇药业发布《关于收到公司原董事、高管涉嫌刑事犯罪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公告》(以下简称《一审判决公告》),披露了公司原董事、高管袁建成、朱文锋涉嫌职务犯罪一案的庭审进展。一审法院认定袁建成违法挪用公司资金1685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认定朱文锋违法挪用公司资金80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早在一年前的2022年1月,汉宇药业就发布公告称,袁建成、朱文锋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批准逮捕,该案件是公司内部自查发现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的。2022年4月、5月,汉宇药业相继发布公告称,“上述职务违法行为导致公司2019年度、2020年度研发费用、开发支出部分增加。”

对于案件影响,汉宇药业表示,该判决为一审判决,截至本公告披露日(2023年1月17日),该判决尚未生效。汉宇药业还表示,由于袁建成、朱文峰已提起上诉,最终判决结果尚不确定,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03

股东减持加速股价下跌

从二级市场来看,汉宇药业股价波动较大,2023年以来甚至已下跌近30%。

Wind数据显示,汉宇药业2011年4月上市时发行价为30.19元/股,2015年6月涨至历史高点52.44元/股。随后几年,汉宇药业股价一路下跌,于2021年7月触及低点4.26元/股。

2021年末,汉宇药业触底反弹,于2022年12月创下近期高点24.44元/股。然而进入2023年,汉宇药业却一路下跌,年初至今跌幅达28%左右。

汉宇药业近三年股价走势图(月线图)

而2月14日大股东发布的股权转让及减持公告,也或将导致汉宇药业股价继续下跌。

汉宇药业2月14日公告,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曾少贵及其联席执行人曾少强、曾少斌出具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书》,其拟在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766.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原因为个人财务需要及向汉宇药业提供无偿贷款。

除减持外,曾氏三兄弟还将所持股权转让。

据2月14日披露的公告,曾少贵及其联席执行人曾少强、曾少斌于2月13日与李秀兰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共同向李秀兰转让其所持有的汉宇药业共计4416.21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价格为10.248元/股,交易总价款为4.53亿元。

根据企查查的股权关系,曾少贵、曾少强、曾少斌三人为兄弟关系;截至2022年末,曾氏三兄弟合计持有汉宇药业近2.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2.79%。本次划转减持完成后,曾氏三兄弟将持有汉宇药业不低于25%的股份,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曾氏三兄弟的大规模抛售,也让不少投资者对汉宇药业未来的股价走势感到悲观。一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三大佬的转让价格才10.248元/股,是不是预示着股价很快会跌到这个价位?”另一位投资者则表示,“本以为已经到底了,结果却是下一个斜坡。”

截至2月13日收盘,汉宇药业报12.72元/股,市值达112亿元。(四维财经出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