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新股破发数量增多,中信证券承销数量最多
wujiai
|随着7月24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光格科技(.SH)和博英特种焊接(.SZ)分别收跌13.69%和15.72%,2023年突破发行价的新股数量达到75只,占上市新股总数203只的36.95%。
首日突破数量再次加速
除了今年新股破发发行价数量进一步增加外,光格科技、博英特焊的表现也使7月份上市首日收跌破发行价的新股数量增至7只。不过,回顾2023年以来上市的新股,首日破发发行价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加速趋势新股破发,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6月此类新股数量分别为0只、0只、9只、7只、9只、11只;尚未结束的7月,则有7只。整体来看,新股能在上市首日维持发行价的只有1月和2月,上市首日破发发行价的股票数量从3月跳升,4月有所回落,但5月开始又开始加速。
此外,在新股发行收益方面,7月份,杭财股份(.SH)还出现了2023年以来最大一次新股发行亏损。杭财股份7月19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78.99元,上市首日,收盘报63.64元,较发行价下跌19.43%。即便以当日开盘最高价70元卖出,每500股新股发行也要亏损4495元,若以当日最低价59.39元计算,最高亏损近万元。
2023年以来36.95%的新股盈亏平衡率、21.18%的首日盈亏平衡率,显示A股IPO依然收益大于风险,今年以来出现了裕泰微(.SH)、茂莱光学(.SH)等大肉签;但需要注意的是,3月份以来首日盈亏平衡的新股数量仍维持在高位,说明IPO风险水平并未明显下降,并未回到1、2月份新股上市首日基本可以获利抛售的状态。
核准制新股未能接“最后一班”
2023年也是全额注册制实施的一年,但3月29日上市的海通发展(.SH)却成为三年来唯一一只首日破发发行价的核准制新股。海通发展发行价37.25元,上市首日开盘暴跌26.21元,最终收于22.06元,较发行价跌幅达40.78%。
全注册制实施意味着主板新股发行“轻松取胜”的时代成为过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曾表示,“全注册制下,发行定价机制迎来市场化改革,以往一二级市场无风险套利的‘盈利模式’不复存在。破发事件的不断发生,也让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更加谨慎,客观上导致参与新股发行的人数减少。”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注册制下主板新股破发的案例,但这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德邦证券也指出,“全注册制之后,主板破发可能不再是罕见的事。”
两板块成“重灾区”,中信证券承销9只股票突破发行价
通华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75只破发新股相对发行价[调整后(现金分红)]平均跌幅为13.58%,跌幅最大的是宏源药业,达35.6%。通华顺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成为新股破发的重灾区,电力设备行业共有13只新股破发,截至7月24日,安达科技(.BJ)相对发行价跌幅最大,达34.54%。机械设备行业也有12只新股破发。
其中,高市盈率或许是这两个行业新股突破发行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7月24日,在突破发行价的75只新股中,动态市盈率前5名中有3只来自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行业。其中,前两名的生态光电(.SH)和联通科技(.SH)均属于机械设备行业,分别达到403倍和208倍。动态市盈率突破发行价的前10只新股中,有5只来自这两个行业;前15只中有7只;前20只中有10只。
此外,2023年迄今破发发行价的新股中,中信证券的主承销商数量最多,达9家。不出所料,这9只中信证券承销的新股中,最多的也属于电力设备行业,共有4只。
今年亏损最大的新股杭财股份,同样被中信证券买入。根据杭财股份发行结果公告,其新股认购弃股金额1.12亿元,全部由中信证券承销。有投行人士向银石财经表示,券商承销的IPO新股一般没有禁售期,上市首日即可交易,除非承销商作出承诺或另有安排。杭财股份的发行结果公告中,并未显示中信证券作出一定期限内不卖出其承销股份的承诺。因此,即便中信证券在杭财股份上市首日开盘时将其承销的杭财股份全部卖出,仍将亏损1270.9万元;若持有至7月24日收盘,则将亏损256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