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沥青 了解沥青中毒的症状、治疗与预防,保护自己的健康
wujiai
|编辑
沥青
一般接触沥青粉尘或烟雾后,特别是在日光下,4~5小时后可在面、颈、四肢暴露部位出现大片红斑,并伴有瘙痒、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水肿、水疱、渗出物,以眼睑为甚;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咳嗽、咯血、胸痛、低热;尿液呈棕黑色,可含有蛋白质和管型;肝功能也可出现一过性异常。
治疗可用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处,然后外涂氧化锌软膏;也可以用中药蒲公英汤剂或10%黄柏甘草溶液进行局部湿敷;口服烟酰胺、维生素C、抗过敏药物及对症止咳、祛痰、消炎药物;避免光刺激,吃清淡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预防:应控制沥青加热温度,减少挥发;沥青摊铺作业应在夜间进行;装卸、运输应防止漏粉,车间、仓库应加强通风;从事装卸、运输和操作的工人应穿防护服,使用防护眼镜、口罩和帆布手套。
危险报告
编辑
1、吖啶:吖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其粉尘颗粒及气体易使人打喷嚏,皮肤接触后有瘙痒、灼热感。吖啶是造成光敏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光照射下症状更为严重。石油沥青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物质。
2、酚类:主要是石炭酸,对人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与皮肤、粘膜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粘膜严重烧伤、炎症。
3、苯:苯是煤焦油的重要成分,苯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晕、抽搐、昏迷等。
4、吡啶:对皮肤有强烈的干燥作用,易引起皮炎、眼部炎症,甚至会使人出现呼吸和脉搏增快、头痛、恶心等症状。
5、蒽:毒性与吖啶相似,粗蒽可引起皮肤损伤煤焦沥青,甚至引发皮肤癌。
6、萘:萘是煤焦油沥青的主要成分,其气体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并损害角膜上皮;刺激皮肤可引起皮炎。
上述挥发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的作用后会自然逐渐从沥青中挥发,并凝结在沥青表面或混入空气中,如果包装不良或防护不力,就会引起中毒。
原因报告
编辑
1、沥青中挥发性物质在常温下挥发以及加热沥青产生的烟雾与人体皮肤或粘膜接触,会引起中毒。此类中毒在沥青油毡制造过程中或煮沸沥青时易发生。
2、当沥青(特别是较硬的沥青)粉尘附着在人的表皮上时,会堵塞毛囊,引起皮肤中毒。这种中毒在碎沥青堆积或包装过程中容易发生。
3、沥青(特别是软沥青或熔融沥青)直接粘附于皮肤或粘膜,引起中毒。
症状报告
编辑
1.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的表现是光敏性。光敏性是某种物质与光共同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发生特定的疾病。光能的这种致病作用就叫光敏性。沥青的光敏性主要取决于沥青中吖啶的含量。煤焦油沥青中含有吖啶,其光敏性较强;石油沥青中好像不含吖啶,所以其光敏性极小。
例如工人在阳光直射下连续数小时接触沥青(特别是煤焦油沥青),身体裸露部位沾染沥青粉尘或烟雾,由于对光敏感,容易发生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一般症状是:急性红斑、皮炎和眼部炎症,或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恶心、乏力、发热等)。例如1951年8月,上海工人在船舱内卸沥青时,船舱内温度较高,工人大多脱去防护用具,因工作时受太阳暴晒,中毒人数达38人。中毒工人有的出现眼睛红肿。伴随眼部急性炎症,面、颈、手、腿等裸露部位的皮肤也出现红、肿、痛、痒和烧灼感;严重者除出现皮炎外,还有口渴、恶心,甚至虚脱。
2.慢性中毒:
经常接触沥青的工人,虽然接触量很少,或开始时没有明显中毒征兆,但长期下来,由于毒物的二次作用,就会形成慢性中毒。这类工人(如焦油车间工人)皮肤上常出现痤疮、痣、毛囊炎、皮屑、脓疱等,甚至出现角化病、乳头状瘤、上皮癌等症状。由于接触沥青引起的“皮肤肿瘤”发病很慢,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这恰恰是职业病防治中应重视的问题。
沥青中毒的治疗
沥青中毒者应撤离沥青现场,避免日光照射。发生皮炎者可口服抗组胺药,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钙、硫代硫酸钠等。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可进行局部对症治疗,如外敷皮炎平等。毛囊损害可外敷5%硫磺炉甘石水粉或乳剂。有色素沉着者,可外敷3%对苯二酚霜或5%白汞软膏。赘生物可不予处理或手术切除。全身及眼、鼻、咽喉部位的症状可酌情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