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达证券前员工老鼠仓案:非法获利 2.38 万,跑不赢指数
wujiai
|编辑 | 刘伟奎
近日,重庆证券期货业协会公众号发布了几年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案例,其中还涉及该从业人员另一起“老鼠仓”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据裁判文书网显示,财达证券原员工郭照刚的“老鼠仓”涉及68只股票,交易额总计逾1.6亿元,违法获利2.3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其操作“老鼠仓”期间,沪深300指数涨幅达60%左右。
事实上,“老鼠仓”跑赢指数的现象并不少见,绝对亏损的“老鼠仓”也不在少数。据《时代周刊》记者观察,亏损的“老鼠仓”包括公募、私募、证券资管、保险资管等各类机构。
违规获利2.38万元,“老鼠仓”跑赢不了指数
在中国证监会2019年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郭照刚利用他人账户违规买卖股票一案的细节浮出水面。
据重庆证券期货业协会公布的信息,郭照刚出生于1968年,博士学位。作为财大证券原员工,郭照刚曾担任财大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投资部投资经理、项目二部负责人等职务。其违规买卖股票的账户为其妹妹“郭某霞”的证券账户。2011年7月18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郭照刚利用电脑、手机等操作“郭某霞”的证券账户,与郭某霞合计买卖股票75只,交易金额约1.06亿元,获利72.36万元。
违规炒股共投入资金158.95万元,与获利72.36万元相比还算不错,当然与违规炒股期间活跃股指约57%的涨幅相比,也不算突出。
裁判文书网的一份裁判文书披露了郭照刚“老鼠仓”行为的详细情况,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其单独或与他人共同操作“郭某”、“韦宝社”等证券账户,在财大公司自营证券账户之前或同时买入、卖出68只相同股票,累计交易金额达1.6亿余元,违法获利2.38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郭照刚“老鼠仓”成交额高于其违规炒股,但获利却远不及后者,而且在他“老鼠仓”期间,活跃股指上涨了约80%。
非法炒股、老鼠仓行为被给予行政处罚、判刑。针对非法炒股行为,证监会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郭照刚违法所得72.36万元,并处以罚款217.08万元,同时对郭照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5年。
而对于“老鼠仓”一事,郭照刚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刑期从拘留之日起计算),并处罚金10万元,案中扣押的赃款12.39万元中,2.39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剩余10万元抵扣罚金。
“老鼠仓”也会亏钱
近年来,“老鼠仓”遭到司法机构严厉打击,据时代周刊记者观察,造成损失的“老鼠仓”行为已有不少。
首批因“内幕交易”而亏损的公募基金分别是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黄林,亏损5.4万元;原汇丰金信基金经理钟晓静,亏损8万元。
黄林、钟小静开创了“老鼠仓”亏损先例,但绝对损失金额并不大。其实,公募行业影响最大的亏损案,就是内幕交易案。交银施罗德专户投资部原投资经理吴春勇利用其管理的共7个账户进行内幕交易操作,买入宏达股份。但因宏达股份策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失败老鼠仓,吴春勇的投资损失约316万元,最终被罚款30万元。
平安基金原基金经理石先涛创下“老鼠仓”公募亏损最高纪录,石先涛收敛交易金额3.2亿元,亏损376.4万元。石先涛“老鼠仓”发生在2015年2月10日至2016年8月31日,经历过一波暴涨,也经历过股灾、熔断。
一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早些年对“内幕交易”的查处主要集中在公募行业,但随着大数据监控技术的成熟,在其他资管细分行业也曝出越来越多的案例。
从损失幅度来看,目前证券资管情况较好,广发证券原投资经理陈杰、广发证券原分析师魏海生“老鼠仓”案中,魏海生曾用6个账户进行类似交易超16亿,损失近2400万。
此外,招商证券原投资经理杜某江从事116只股票的聚拢交易,当月交易金额达4.9亿元,亏损约394.51万元。
一向比较封闭的保险资管也出现过因“老鼠仓”而亏损的案例,浙江商保资产管理部原副总经理刘雄军,就因“老鼠仓”6700余万元的收敛交易,损失32万余元。
越来越多的私募“老鼠仓”案例浮出水面,北京合达开元投资总监李宏伟,累计交易金额584.5万元,累计亏损57万元。
自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生的杜某涛,作为私募基金上海天泥投资的控股股东,也因“老鼠仓”遭受损失,杜某涛合计交易金额达4.95亿元,合计亏损310.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