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基金经理场外期权套利传闻引发行业震动,或为老鼠仓2.0版

2024-06-04 22:13:4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虽然该传言尚未得到证实,但《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熟悉期权的业内人士处获悉,这种“盈利模式”理论上是存在的。换言之,基金经理通过私募或中介机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即可获得巨额利润。

“它非常隐秘,即使通过数据筛查也很难发现,不像传统‘老鼠仓’有账户关联。”一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是‘老鼠仓’2.0版!如果属实,全行业都需要以此为典型案例进行清理。基金经理不要心存侥幸,因为魔鬼一尺高,路更宽十丈。”

行业内敲响警钟

“我们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强调,基金管理对个人价值的认可度非常高,大家的职业道路也很广阔,一定要遵纪守法。这个职业本身就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财富积累也是几何级的,千万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的诱惑而破坏原则。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就一定不要做,哪怕十年后还能追溯到过去,还要坐牢。我们都还年轻,不能为了短期利益冒这么大的风险。”该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如果这次事件被证实,后续细节被披露,我们一定会认真分析这个案件,严防死守。”

上述高管也表示,此次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在基金经理管理上,需要更加审慎的态度,重大投资决策、趋势性决策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阻断衍生利益链,做好信息隔离,坚守内部防火墙制度,把基金经理犯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在他看来,行业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2019年之前,行业内基金经理的收入系数相差不大,但近几年公募基金蓬勃发展,供需矛盾凸显,整个行业产品上万只,基金经理3000余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人才仍然稀缺,加之收入差距大幅拉大,顶级基金经理年薪上千万老鼠仓,行业氛围比较浮躁。其实基金经理的晋升应该兼顾品德和才华,但现在行业“内卷化”,用人会有些偏颇,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再严格的监管也无法杜绝道德风险。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

“我们的基金经理上任后,都会和纪检部门谈廉政,我们每天也会接受相关培训,每半年开一次员工大会,讲解相关案例,核心就是鼓励大家保持平和、长远的心态,不追逐短期的名利,这才是团队应该有的投研文化。”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长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场外期权滋生黑中介

场外期权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的术语,如何实现套利呢?

“做场外期权业务,券商客户经理一辈子可能都遇不到一笔交易。”某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表示,2015年股市调整以来,场外融资受到冲击,通过保证金交易加杠杆的比例非常有限,减少了客户加杠杆的途径。一些原来做保证金交易、场外掉期交易的客户转而做场外期权,杠杆率可以突破传统融资的空间。

场外期权相对于场内期权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提供杠杆的工具,其收益结构是非线性的,与交易所的期权交易并无二致,不同之处在于场外期权合约条款没有任何限制或规定,行权价格和到期日由交易双方自由决定。

以贵州茅台为例,一个月的期权费是5%,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拥有一只市值100万的茅台,你只需要付出5万。如果这个月内贵州茅台涨了10%,客户就能获利10万,相当于投资了5万,获利200%。无论这个月内股票跌了多少,都不需要加资金,最多亏损的也就是5万的期权费。这样一来,杠杆就相当于放大了2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场外期权的交易对手是机构而非个人,而法律明令禁止个人参与场外期权业务。为了规避这一监管要求,一些证券营业部会帮助客户注册一家空壳公司,实现“曲线交易”。

赚钱效应不仅受到大型券商的青睐,也让一些中介机构通过券商分得一杯羹。

某网站上有这样的介绍:“损失有限,收益无限。说到杠杆,多数投资者可能都会想到保证金交易,但其实市场上有一种比保证金交易更有优势、资金利用效率更高、风险更可控的金融工具,那就是场外股票期权。”

“这个业务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市场行情限制,可以任意选择看涨或看跌,按照不同的到期日支付少量溢价,即可获得数十倍价格的溢价交易账户。全仓买入的利润全部归投资者所有,如果方向错了,只要没到期,最大的损失就是溢价。”账户经理说。

“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法律禁止就不自由,法律允许才能做。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种操作肯定是违法的。场外衍生品证券公司是主要发起方,机构是交易对手方,个人没有资格参与。”一位券商期权交易员表示,“另外,如果平台跑路消失,这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在某券商华南营业部机构业务负责人看来,这是一个非法平台在搞“黑市操纵”。“他们搭建一个虚构的平台,然后客户之间相互交易。场外期权涉及保证金安全,跟一个完全不靠谱的机构交易风险很大,券商场外交易没有资金监管问题,这种平台相当不靠谱。”他说。

某券商期货期权研究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通过第三方中介平台参与场外期权,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通过第三方开户,理论上也无法追踪到开户人,非常隐蔽。场外期权本身是非主流、定制化的产品,可以针对某些股票进行定制,券商无法核实资金来源。这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则,属于灰色地带,本质上是一种‘老鼠仓’行为,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需要及时堵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基金经理场外期权套利传闻引发行业震动,或为老鼠仓2.0版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基金经理场外期权套利传闻引发行业震动,或为老鼠仓2.0版

wujiai

|

虽然该传言尚未得到证实,但《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熟悉期权的业内人士处获悉,这种“盈利模式”理论上是存在的。换言之,基金经理通过私募或中介机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即可获得巨额利润。

“它非常隐秘,即使通过数据筛查也很难发现,不像传统‘老鼠仓’有账户关联。”一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是‘老鼠仓’2.0版!如果属实,全行业都需要以此为典型案例进行清理。基金经理不要心存侥幸,因为魔鬼一尺高,路更宽十丈。”

行业内敲响警钟

“我们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强调,基金管理对个人价值的认可度非常高,大家的职业道路也很广阔,一定要遵纪守法。这个职业本身就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财富积累也是几何级的,千万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的诱惑而破坏原则。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就一定不要做,哪怕十年后还能追溯到过去,还要坐牢。我们都还年轻,不能为了短期利益冒这么大的风险。”该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如果这次事件被证实,后续细节被披露,我们一定会认真分析这个案件,严防死守。”

上述高管也表示,此次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在基金经理管理上,需要更加审慎的态度,重大投资决策、趋势性决策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阻断衍生利益链,做好信息隔离,坚守内部防火墙制度,把基金经理犯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在他看来,行业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2019年之前,行业内基金经理的收入系数相差不大,但近几年公募基金蓬勃发展,供需矛盾凸显,整个行业产品上万只,基金经理3000余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人才仍然稀缺,加之收入差距大幅拉大,顶级基金经理年薪上千万老鼠仓,行业氛围比较浮躁。其实基金经理的晋升应该兼顾品德和才华,但现在行业“内卷化”,用人会有些偏颇,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再严格的监管也无法杜绝道德风险。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

“我们的基金经理上任后,都会和纪检部门谈廉政,我们每天也会接受相关培训,每半年开一次员工大会,讲解相关案例,核心就是鼓励大家保持平和、长远的心态,不追逐短期的名利,这才是团队应该有的投研文化。”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长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场外期权滋生黑中介

场外期权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的术语,如何实现套利呢?

“做场外期权业务,券商客户经理一辈子可能都遇不到一笔交易。”某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表示,2015年股市调整以来,场外融资受到冲击,通过保证金交易加杠杆的比例非常有限,减少了客户加杠杆的途径。一些原来做保证金交易、场外掉期交易的客户转而做场外期权,杠杆率可以突破传统融资的空间。

场外期权相对于场内期权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提供杠杆的工具,其收益结构是非线性的,与交易所的期权交易并无二致,不同之处在于场外期权合约条款没有任何限制或规定,行权价格和到期日由交易双方自由决定。

以贵州茅台为例,一个月的期权费是5%,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拥有一只市值100万的茅台,你只需要付出5万。如果这个月内贵州茅台涨了10%,客户就能获利10万,相当于投资了5万,获利200%。无论这个月内股票跌了多少,都不需要加资金,最多亏损的也就是5万的期权费。这样一来,杠杆就相当于放大了2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场外期权的交易对手是机构而非个人,而法律明令禁止个人参与场外期权业务。为了规避这一监管要求,一些证券营业部会帮助客户注册一家空壳公司,实现“曲线交易”。

赚钱效应不仅受到大型券商的青睐,也让一些中介机构通过券商分得一杯羹。

某网站上有这样的介绍:“损失有限,收益无限。说到杠杆,多数投资者可能都会想到保证金交易,但其实市场上有一种比保证金交易更有优势、资金利用效率更高、风险更可控的金融工具,那就是场外股票期权。”

“这个业务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市场行情限制,可以任意选择看涨或看跌,按照不同的到期日支付少量溢价,即可获得数十倍价格的溢价交易账户。全仓买入的利润全部归投资者所有,如果方向错了,只要没到期,最大的损失就是溢价。”账户经理说。

“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法律禁止就不自由,法律允许才能做。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种操作肯定是违法的。场外衍生品证券公司是主要发起方,机构是交易对手方,个人没有资格参与。”一位券商期权交易员表示,“另外,如果平台跑路消失,这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在某券商华南营业部机构业务负责人看来,这是一个非法平台在搞“黑市操纵”。“他们搭建一个虚构的平台,然后客户之间相互交易。场外期权涉及保证金安全,跟一个完全不靠谱的机构交易风险很大,券商场外交易没有资金监管问题,这种平台相当不靠谱。”他说。

某券商期货期权研究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通过第三方中介平台参与场外期权,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通过第三方开户,理论上也无法追踪到开户人,非常隐蔽。场外期权本身是非主流、定制化的产品,可以针对某些股票进行定制,券商无法核实资金来源。这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则,属于灰色地带,本质上是一种‘老鼠仓’行为,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需要及时堵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