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 7.23,央媒称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和空间
wujiai
|央媒: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和空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大,主要受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影响;同时,近期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言论,导致市场预期7月再度加息、美元走强。不过,尽管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从宏观经济指标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情况看,人民币汇率并未偏离合理区间,市场情绪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经济日报上周也发表文章探讨汇率变化,认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和空间。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风险得到化解,避险情绪下降,其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预计美元指数回调仍将持续。相反,我国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将有效支撑人民币汇率。
汇率市场似乎并未“恐慌”
东吴证券表示,人民币虽然跌破7.2,但汇率市场似乎并未“慌乱”。东吴证券分析,人民币两大定价因素:房地产边际走弱和中美关系是推动汇率破7.2的重要因素。房地产方面美元汇率走势,上周国务院会议的“淡定”和本周二LPR对称10bp降息的“淡定”,削弱了市场对于经济企稳的预期;中美方面,俄罗斯局势将进一步加大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市场之所以没有“恐慌”,是因为市场对人民币调整的可持续性和幅度存在疑虑,而这些疑虑在近期可能会发生变化。与以往人民币调整不同,人民币汇率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保持稳定,而风险逆转期权则大幅下跌。这背后重要的原因在于投机基金采用敲出期权(敲出,当人民币汇率调整至约定价格时,期权合约将失效)来交易人民币调整。这种交易结构背后的预期或许是,他们认为人民币调整幅度有限,调整不具有可持续性。但俄罗斯局势的变化将导致市场重新调整此前的预期。
东吴证券认为,汇率拐点仍需等待。降息10bp的效果或有限,政策出台越慢,后续降准、降息的压力和幅度就越大,潜在汇率调整压力也越大。另外,恐慌情绪的释放往往是汇率触底反弹的重要标志。人民币汇率拐点或出现在三季度(经济稳定政策+美联储加息结束),低点位置取决于央行是否会干预。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称,国内政策利率下调后,人民币汇率短期略有承压,但底部支撑牢固,计息债、成长股较为占优。短期汇率仍有贬值趋势,但相对可控,7.3为明显支撑位。招商宏观此前分析称,美联储6月暂停加息,加息放缓背后原因是经济即将放缓。随着经济信号的恶化,美元指数震荡走弱的概率较大。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过程中,央行表现出非常冷静的态度,敢于降息的原因。人民币汇率触及7.2-7.3的可能性不排除,但随着美元继续走弱,人民币汇率被动升值空间也将打开。
本文来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