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白银 盛宣怀丧礼耗资三十多万银元,惊动上海滩
wujiai
|据第二天出版的上海《申报》等报导:仪仗队、灵柩、送葬队伍约有五华里路程,送葬用的马车、轿子、花轿多达百余辆。沿途街道上人头攒动,大家都热切地想观赏这场耗资三十多万银元的盛大“大葬礼”。
清朝末年风雨飘摇,在封建化和近代化进程中,涌现出不少人才。谁才是丧葬之主?当时街头流传的一首打油诗揭开了其中的玄机:“丧葬大典长街盛气凌人,古今中西风情皆齐备。筹资三十万,盛宣怀首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朱虎:
盛宣怀死后,根据当时的统计,盛宣怀的家产接近2000万两白银,盛宣怀是怎么得到这些钱的呢?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离奇。
盛宣怀生于1844年11月4日,江苏常州人。据记载,他曾三次参加乡试,但均落榜。1870年春,他加入李鸿章的淮军,开始谋求从政之路。按照史学界传统观点,盛宣怀初入幕府便深受李鸿章赏识,跟随其“从陕西到山西再到直隶”,对军事十分感兴趣,能与当时淮军名将直接“论兵法”,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朱虎:
1870年12月到1871年8月,盛宣怀一直沉默不语。在《李鸿章全集》里找不到他的踪影。李鸿章对他不是特别满意。从现在的材料来看,盛宣怀根本就没有去过直隶。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时,盛宣怀也不在身边。
1871年夏秋之际,直隶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水灾,直隶巡抚李鸿章在富庶的江浙一带民间发起“募捐运动”,盛宣怀的父亲盛康积极响应,盛家共捐献银子两万余两、棉衣一万余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伟鹏: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封建官僚体制下,一个普通的商人是不可能与官员平起平坐的,但是如果你积极赈灾,官员们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你。
以救灾为契机,28岁的盛宣怀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被授予“二品帽子”,开始受到李鸿章的赏识,并走上了洋务运动的道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外资的不断渗入,沿海、长江航运几乎被洋船垄断,募集的大量棉衣赈灾粮在运往直隶的途中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政府运输能力不足,赈灾粮不得不借助洋船运输,屡屡造成粮价飞涨、物资困难。在直隶赈灾时,李鸿章深感艰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朱虎:
盛宣怀对于自己被别人“掐”得很生气。而李鸿章和盛宣怀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非常一致:我们要有自己的轮船。于是盛宣怀就开始向李鸿章建议,我们能不能自己办轮船公司。
盛宣怀致信李鸿章,表示所购赈粮“大都不愿装船,运来又甚为困难”,建议成立中国自己的轮船公司。由于盛宣怀在赈灾事务上表现突出,李鸿章于1872年请他起草轮船招商局成立章程。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
在李鸿章为招商局制定的业务布局中,粮运和招商引资是盛宣怀的主营业务。上任当年八月,盛宣怀只身前往湖北,取得湖南、江西两省粮运承办权,为招商局招揽粮食三万石。入局之初,盛宣怀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但他的仕途之路,却没有盛宣怀想象的那么顺利……
由于招商局内部的阴谋,处于边缘地位的盛宣怀被派往湖北掌管矿务。虽然盛宣怀在招商局收购其昌一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湖北矿务局因资金不足而破产已成定局。最终盛宣怀成了替罪羊,被免去副局长职务。洋务运动似乎就此结束。
但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正是救命恩人又一次拯救了盛宣怀。
“丁午大饥荒”持续了三四年,大旱横扫直隶、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东部、川北等地,死伤数千万人。情急之下,李鸿章再次启用盛宣怀。盛宣怀在上海、江南筹集了大量资金,北运直隶,协助赈灾。他在灾区一待就是八个月,亲自率随行人员“家家户户查点”,品尝灾民的饭菜……
盛宣怀的认真负责和亲力亲为再一次打动了李鸿章。赈灾后的第二年(1879年)九月,李鸿章为盛宣怀定下了天津河间督抚的职务。这次赈灾成为盛宣怀命运转折的起点。同时,在河间赈灾中,盛宣怀结识了江南一大批士绅、富商,为他日后的洋务运动积累了坚实的人脉。
因为赈灾成功,盛宣怀再次打动了李鸿章,开始商讨创办电报的事。1880年10月,天津电报总局成立,盛宣怀出任首任总管。1881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干线——京沪线建成,“天津电报总局”正式改名为“中国电报总局”。次年,在上海顺利进行电报招商。1885年8月,他正式出任轮船招商局局长,十余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从此,盛宣怀在洋务道路上的命运就发生了逆转,这一年,他42岁,个人财富与日俱增。
1895年6月,一张弹劾盛宣怀的奏折被摆上了紫禁城里的龙案。有人举报盛宣怀任电报局长期间,曾向李鸿章行贿,并趁机侵吞巨额公款。其实早在一年前,针对盛宣怀的弹劾案就已经不断出现。
在此情况下,清廷下令山东巡抚李秉衡彻查盛宣怀,但李鸿章处境已然艰难,已无力再包庇盛宣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伟鹏:
李鸿章当时的处境已经很惨了,甲午战争之后更是自保不住,不少淮军将领被举报、被弹劾、被罢官第一白银,甚至被砍头。
盛宣怀是如何最终逃脱并创办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他是如何一手握着官印一手握着算盘,掌控着电报、轮船、矿业、铁路和银行,成为汉朝四大内阁大臣之一,达到事业巅峰的?又为何最终成为清朝的末路?
敬请收看本周《凤凰大视野》
《惊涛骇浪:盛宣怀和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