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st申龙 2018 年 A 股退市史:*ST 上普等退市热门候选股的花式表演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目录

- - - - -

1、*ST上普:12年稳居上市地位的老将,主动退市暗藏玄机

2、*ST华泽:大股东的ATM,A股最穷

3、*ST中和:普天第一股,转型之路艰辛

4、*ST海润:高分红派息+一次减持,千亿市值梦破灭

5.“交易垃圾股很有趣”

作者 | 迅侠小姐

2018年无疑是A股退市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随着退市新规实施,长生生物科技在“疫苗之王”的利剑下引发重大违法退市,中弘控股在四次寻求白武士未果后成为首只退市的1元面值股票。

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逐一揭晓,今年的退市热门股在截止日期前又将开始上演各种花式秀,只不过这一次,生存的剧情变成了歼灭战的警报。

2018年,*ST中和、*ST华泽、*ST上普、*ST海润等4家公司相继暂停上市,并于2019年1月陆续发布退市风险公告。谁在悬崖边徘徊,谁又将首当其冲成为2019年退市第一股?

3月21日,连续12年保持上市地位的*ST上普宣布自愿退市,现有股东有权选择现金,也可以选择由控股股东普天股份回购其所持股份。A股每股6.74元,B股每股0.416美元,为停牌前30个交易日的均价。这是继2015年5月*ST二重之后,第二起自愿退市案例。如今,*ST二重已更名为中国机械重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并筹划重新上市。

对于自愿退市,*ST上普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退市调整期间股价波动对中小股东造成影响。但事实上,自愿退市的动机或许并非“纯粹出于好意”。

按照上交所规则,如果公司被强制退市,必须等待一段规定时间才能申请重新上市,这段时间短则3个月、12个月,长则36个月,甚至是5个完整财年;但自愿退市的公司,可以随时申请重新上市。换言之,自愿退市的“重启”键更快捷、更便捷。

*ST上普自1993年上市至今已26年,自2004年起,主营业务连续14年亏损,自2006年起,连续12年力保上市地位。尽管其始终如一、努力拼搏,证监会不仅没有授予其“A股上市保卫者”称号,反而在2018年3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ST上普2014年未弥补利润缺口,虚增利润998.4万元,从而被指控财务造假。

上交所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位维持上市地位的老手,也是诈骗老手。2013年、2015年、2016年,该公司分别虚增约647.15万元、304.31万元、103.49万元。在12年的历程中,*ST上普牢记“今年盈利,明年亏损,明年亏损,再盈利”的“防退市口头禅”。从2008年开始,公司连年盈亏交替,出售子公司、出售工厂、将自有房产作为资本并按市价升值、与母公司关联交易等手段层出不穷。直到一场近10亿元的BT合同纠纷,让*ST上普通过主业转型扭转颓势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2012年底,尚未退市的上海普天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普天能源与浙江大卫签署了《能源管理及建设合同》,根据协议,普天能源为BT项目的投资方和建设方,负责“大卫世纪城”项目的建设,浙江大卫需支付总计9.7亿元的项目回购款,支付期限为7年。

合同执行第三年,浙江大卫逾期付款,双方对簿公堂,仅此一案的管辖权就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移送至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移送至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情况急转直下,*ST上普2015、2016年已连续两年亏损,危及上市地位,指望着这笔合同款活下去。欠下巨额工程款的浙江大卫因欠税、欠社保等问题,被当地税务局申请破产清算。*ST上普合同纠纷案被搁置,好不容易被冻结的8.69亿存款解冻,涉案5.88亿债务成为优先权最低的普通债务。这场合同纠纷案打了三年,直到2018年3月还在打管辖权异议,根本没进入正式审理阶段,追讨债款更是无望。

2018年5月29日,*ST上普因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退市倒计时开始。2018年10月,恒大地产旗下上海生建置业介入浙江大卫破产重整。在破产重整方案中,普通债务清偿比例不足50%,但迟来的重整,无法阻挡*ST上普“凤凰”命运的终结。

*ST上普的股东为国企中国普天集团,据企业预警APP显示,该家族共有4家上市兄弟(东方通信、东信和平、宁通B、成都普天有线),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年初斩获10倍妖股称号的东方通信。

一边是妖股为王,一边是退市投降,妖股就是妖股,退市股就是退市,真是龙生九子,各有各的命运。

*ST上普上一次非GAAP盈利是在2003年,2006年开始每隔一年就艰难盈利,随后2015年到2018年更是连跌亏损。不是央企母公司不想保住这样一个没救的儿子,但或许,自从*ST上普被查出财务造假,2014年净利润被追溯调整为负数之后,已经无力挽回局面了。

与其苦苦挣扎求生,不如在政策高压力下配合“市场化退出机制”,高调采取“央企自愿退市”的方式。

*ST华泽前身是成都聚友网络,2004年至2006年连续亏损,2007年5月暂停上市。2010年,王英虎家族与陕西兴旺集团一批人入市,拟将旗下陕西华泽钴镍金属有限公司注入聚友网络,借壳上市,并签订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

我们看到了太多押注期结束后的变化。*ST华泽则不同,押注期结束后仅仅两年,其业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押注1.88亿,但实际业绩1.12亿;2014年押注2亿,但实际业绩2.18亿;2015年押注2.22亿,但实际业绩-1.2亿。你觉得意外吗?你觉得意外吗?

除了业绩大变动,*ST华泽还上演了一连串变中变。2016年1月,盈利预测为10-33亿元,但4月15日,业绩报告被修改为亏损8417万元。4月27日,业绩报告修正,预计亏损1.2亿元。三天后,年报发布,实际亏损1.55亿元。意外?意外?

对此,独立董事表示无法保证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ST华泽以“主动道歉、坚决不改”的态度连续发布5份致歉声明/公告,称公司主营镍产品价格自2014年以后由高峰13万元/吨跌至6万元/吨,导致经营业绩下滑。但事实上,陕西华泽旗下矿山于2016年已全面关闭,至今未恢复生产。

监管部门迅速跟进,2015年11月,证监会对*ST华泽因虚假信息披露问题立案调查,此次调查揭露了实际控制人王氏家族掏空上市公司的黑洞。

2017年7月7日,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列举了*ST华泽、其主要股东及相关方的多项重大违法犯罪行为。

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王英虎儿子、兼任公司董事长的王涛指使陕西华泽以天目浩金、振泰荣嘉、陕西盛华、陕西庆润、陕西天罡名义,向关联方兴旺控股提供资金13.29亿元。

大股东连续多年占用资金,2013年末关联方占用资金8.2亿元、2014年末11.5亿元、2015年6月13.29亿元,2017年末余额14.87亿元。此外,*ST华泽2013年、2014年年报、2015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2015年未及时披露华泽钴镍为王涛、兴旺集团提供担保,华泽钴镍、陕西华泽、王涛、王辉向张鹏程借款等情况。

至此,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承兑汇票、现金/转账、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关联方占用资金等方式向王氏家族及关联公司输血的痕迹全部暴露。

证监会在2017年7月的处罚决定也对实际控制人王英虎作出了10年证券市场禁入令。但事实上,直到2018年2月,王英虎才忍痛辞去董事长一职。毕竟,这是他掏空的上市公司,他挥手让公司变得支离破碎。

2018年以来,*ST华泽怪事连连,被评为“A股最穷上市公司”。

1月份,*ST华泽因无力支付维护费被关停,并显示“该域名可供出售”。3月份复牌后,遭遇26次连续跌停,股价一路跌至最低3.31元,跌幅逾70%,大量散户无从逃脱。4月份,曾多次给高管涨薪的*ST华泽被曝拖欠员工工资及社保2770万元。4月28日,*ST华泽因“公司无力筹集审计费用,需向关键股东请求资金支持”而推迟披露年报并停牌。

2018年6月29日,身无分文的*ST华泽终于在股东缴纳的审计费用下公布了年报。这份年报被亚太标注为“无法发表意见”,上市公司母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只有53.76亿元。朋友惊呼,看完年报,突然感觉自己好富有啊。

2018年5月,*ST华泽保荐机构国信证券被罚款2880万元,瑞华证券被罚款390万元。2018年7月,证监会正式将*ST华泽案移送公安机关。投资者不断提起诉讼要求赔偿,董事、监事、高管或因违规被罚款,或引咎辞职。多家基金机构将其估值降至零。

目前来看,*ST华泽即便被形容为“垃圾股”,估值也过于高估。它最终会因为连续四年亏损而遭退市,还是会因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或存在重大违法行为而被迫退市?这或许是留给*ST华泽的最后悬念。

2019年的退市故事讲述的是*ST中和,上市公司主业转型伴随着父子之间的权力交接,却因一场合同诈骗案,招致了退市的苦果。

许家父子发迹于福建莆田。父亲许金河1987年白手起家开印染厂,从村里的华伦福利印染,到福建中和集团、再到福建中和股份,他艰难地建立了自己的帝国。2006年10月,中和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作为莆田第一股,是全村人的骄傲。创始人许金河曾担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中和原有的纺织印染主业开始下滑,转向新能源产业发展。2011年,伴随着主业的转型,老人许金和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st申龙,由其子许建成接任。

而接过上市公司重任的许建成不负众望,6年内成功送别狱中,并将中和股份推向退市边缘。

2012年7月,中和股份宣布框架协议,通过股权转让、增资等方式从黄岩贸易手中收购厦门博时控股权,从而持有民丰锂业和深圳天骄的控股权。民丰锂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锂矿”的马尔康金鑫矿业。厦门博时法人为陈建山,他将在后续剧情中登场。

2013年3月,中和股份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厦门博思并增资至66.7%,并更名为厦门中和新能源。此时中和股份持有民丰锂业62.95%的股份,持有深圳天骄70%的股份。

2014年3月,中和控股宣布放弃对民丰锂业剩余37.05%股份的优先购买权,这些股份由五名自然人持有,五人所持有的33.19%股份将以不超过2.9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厦门国石。厦门国石的法人也叫陈建山,厦门国石的100%股东为厦门黄岩。

诡异的是,出售37.05%股权的5名股东仅收到厦门国石支付的1067万元定金,而后续2亿余元的转让款并未收到任何款项。

与此同时,许建成还通过在上市公司外部“设陷阱”的方式,演示了持股的幻想漂移,只需要一个傀儡、三家壳公司和一个“脱壳”的诡计。

2014年7月,厦门国石将其持有的民丰锂业33.19%的股权转让给母公司厦门黄岩,核心资产转移至厦门黄岩。

随后,厦门益业以陈建山的名义新成立,厦门益业通过股权受让成为厦门国石的100%股东,违约的厦门国石被剥离出公司。

2014年8月,厦门一业新设立喀什黄岩,喀什黄岩受让后成为厦门黄岩100%股东,核心资产由喀什黄岩间接控制。

2014年9月,中和控股决定收购喀什黄岩持有的黄岩商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和控股以5.576亿元人民币最终享有深圳天骄70%的股权和民丰锂业96.14%的股权,同时还承担厦门黄岩3.1496亿元的债务,总对价为8.7256亿元。

公告一出,违约的5名自然人顿时愣住了。半年前他们就宣布放弃优先购买权,不要民丰锂业剩余的37.05%股权了。为什么这次绕了两个弯路又要买?而且还要出更高的价钱?

据五位知情人士回忆,在股权收购谈判过程中,徐建成一直以中和股份的名义派人前去谈判,直到签订合同前才说上市公司不方便收购,由厦门国石收购。让原股东不解的是,这笔股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还是被上市公司拿走了。上市公司明明可以支付5亿多现金,徐建成为何不能支付2亿多的转让费?

而已成为空壳公司的厦门国实,其背后的法人陈建山是许家在莆田老家村里找到的一名农民,早在2011年就将自己的身份证“卖”给了许家父子,对成立公司、股权转让、合同诈骗等诸多怪事一无所知。

2017年5月,*ST中和董事长徐建成因涉嫌合同诈骗被警方拘捕,当时,*ST中和已连续两年亏损,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股价一度遭遇18次跌停,创下当年A股最大跌幅。

两大主业,传统纺织印染板块经营不振,寻求逐步抛售。新能源板块核心资产民丰锂业旗下金鑫矿业2015年募集2亿元外部融资,年化成本高达17%,也曾出现债务违约,采矿权申请执行拍卖。2018年5月,中和股份曾引入兴业矿业收购违约债务并提供资金,但因金鑫矿业上层股权被法院冻结而无法进行。

锂矿的诱惑,成了中和的生死危机。由于后续勘探资金不足,“中国第一锂矿”金鑫矿业自2016年起停产。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兴业矿业、四川能投等多家投资方纷纷到访,但最终归属仍是个谜。

曾经拥有“金矿”的*ST中和,如今遭遇连续亏损、采矿权面临司法拍卖、董事长涉嫌合同诈骗被批捕、重组方案流产、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前景堪忧。

海润光伏前身为*ST神龙,2009年4月,神龙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而被暂停上市。2011年12月,海润光伏携手“中国太阳能之父”杨怀金,借壳*ST神龙上市。

相比华泽三年押注、两年变脸,海润光伏则显得更加不耐烦,2012年,借壳上市刚完成,白衣骑士便转身露出了虎狼的真面目。

海润光伏2011年、2012年、2013年均未能完成业绩对赌目标,完成率分别为80.56%(应补偿0.97亿)、0.14%(应补偿5.07亿)、38.37%(7.3亿)。前两年,大股东咬着牙,支付了6亿多现金补偿。第三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地主已经没有余粮了。大股东以“融资能力有限”为由,提出修改利润补偿方案,每10股增发1.6股。原本有对赌义务的20名原股东,一分钱都没花,主动放弃增发,把第三年对赌失败的责任彻底甩锅了。

期间,海润光伏前三大股东自获得重组限制性股票至2014年底共质押股票约20次。

2014年12月20日,海润光伏借壳上市三周年,也是原20名股东解除禁售的日子,前三大股东领衔“疯狂减持”。

2015年1月7日至1月20日,大股东紫金电子率先四次减持,卖出1.77亿股,直接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5年1月14日至1月20日,第二大股东九润管业也不甘示弱,减持7874万股。

2015年1月23日,海润太阳能披露了“送20股10股”的利润分配方案,但在高额分红派息公告发布前的20天,股价已上涨40%,高额分红派息公告发布当天,股价强势上涨至涨停板,随后连续三天大幅下跌,知情筹码提前埋伏,成功高价出货。

2015年1月30日,海润光伏发布亏损预告,预计全年亏损8亿元。

3月31日至4月8日,原大股东紫金电子连续三次减持,持股比例仅剩0.32%,直接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巨额亏损、高额分红、转股、频繁减持,前三大股东九润管业、紫金电子、杨怀金合计套现近26亿元。在没有减持新规的几年里,高额分红、转股成为掩盖大股东退却的烟幕,而巨额亏损的枷锁让热衷于炒作高额分红、转股概念的散户无路可逃。

正是这笔高额分红与转股,导致海润光伏的股价一度缩水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并逐渐走向仙股的边缘。

2015年10月,江苏证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前三大股东在高额分红派息预案中“语言模糊”,存在误导性陈述、超比例减持、短线交易等违法行为,并对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及相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2012年至今五年财报中,海润仅2015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余四年均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至2017年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3亿、-9.48亿、0.9608亿、-13.1亿、-24.4亿。

虽然海润也为保住上市拼尽了全力,包括公司前董事长、“华君集团”辽宁隐秘大佬孟光宝回归、子公司股票0元大甩卖、与从纽交所退市、谋求回归A股的天合光能频频传出借壳上市传闻等等,但孟光宝出任法定代表人仅一年零三个月便辞职,负债累累的子公司股票无人问津,天合光能也于2018年1月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关于确认辅导备案日期的通知》。

2018年1月,已退市的*ST海润发布公告称,因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意见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于2018年5月29日被暂停上市。公司预计2018年亏损23.7亿元至28.4亿元,并可能被上交所退市。随后,其股价一度跌破1元,成为沪深股市第一只“仙股”。

从市值千亿到1元的仙股,巨额亏损、高额分红转股、一次减持造成的地狱之路已然难以逆转。

在雷区挖金子、在垃圾堆挖米的ST/*ST股炒作逻辑,一直都有不少支持者,毕竟“炒垃圾股一时好玩,一直炒垃圾股就一直好玩”。

根据2018年三季度披露的股东账户数,*ST上普3.65万户,*ST华泽6.77万户,*ST中和6.15万户,*ST海润24.15万户。四只拟退市股聚集了40万股东,其中也不乏大额散户。有“ST王”之称的陈清涛投机取巧极为精准,上述四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都有他的名字。

2008年成名的陈清涛,以7万元起家,过往经典战例包括重仓*ST凤凰、押注ST新美,还参与了ST长油等多只回归A股的ST股。被普通投资者视为禁区的巨额亏损ST股,在“低价、低位、套牢”的投资逻辑中,却是他的最爱。

截至2018年三季度,陈清涛持有*ST华泽119万股、*ST上普100万股、*ST海润1022万股、*ST中信2000万股,为*ST华泽第七大股东、*ST上普第六大股东、*ST海润第六大股东。

2019年,退市警钟敲响,这一次谁能挺过去?

与 相关的选定主题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点击“正在观看”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st申龙 2018 年 A 股退市史:*ST 上普等退市热门候选股的花式表演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st申龙 2018 年 A 股退市史:*ST 上普等退市热门候选股的花式表演

wujiai

|

目录

- - - - -

1、*ST上普:12年稳居上市地位的老将,主动退市暗藏玄机

2、*ST华泽:大股东的ATM,A股最穷

3、*ST中和:普天第一股,转型之路艰辛

4、*ST海润:高分红派息+一次减持,千亿市值梦破灭

5.“交易垃圾股很有趣”

作者 | 迅侠小姐

2018年无疑是A股退市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随着退市新规实施,长生生物科技在“疫苗之王”的利剑下引发重大违法退市,中弘控股在四次寻求白武士未果后成为首只退市的1元面值股票。

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逐一揭晓,今年的退市热门股在截止日期前又将开始上演各种花式秀,只不过这一次,生存的剧情变成了歼灭战的警报。

2018年,*ST中和、*ST华泽、*ST上普、*ST海润等4家公司相继暂停上市,并于2019年1月陆续发布退市风险公告。谁在悬崖边徘徊,谁又将首当其冲成为2019年退市第一股?

3月21日,连续12年保持上市地位的*ST上普宣布自愿退市,现有股东有权选择现金,也可以选择由控股股东普天股份回购其所持股份。A股每股6.74元,B股每股0.416美元,为停牌前30个交易日的均价。这是继2015年5月*ST二重之后,第二起自愿退市案例。如今,*ST二重已更名为中国机械重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并筹划重新上市。

对于自愿退市,*ST上普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退市调整期间股价波动对中小股东造成影响。但事实上,自愿退市的动机或许并非“纯粹出于好意”。

按照上交所规则,如果公司被强制退市,必须等待一段规定时间才能申请重新上市,这段时间短则3个月、12个月,长则36个月,甚至是5个完整财年;但自愿退市的公司,可以随时申请重新上市。换言之,自愿退市的“重启”键更快捷、更便捷。

*ST上普自1993年上市至今已26年,自2004年起,主营业务连续14年亏损,自2006年起,连续12年力保上市地位。尽管其始终如一、努力拼搏,证监会不仅没有授予其“A股上市保卫者”称号,反而在2018年3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ST上普2014年未弥补利润缺口,虚增利润998.4万元,从而被指控财务造假。

上交所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位维持上市地位的老手,也是诈骗老手。2013年、2015年、2016年,该公司分别虚增约647.15万元、304.31万元、103.49万元。在12年的历程中,*ST上普牢记“今年盈利,明年亏损,明年亏损,再盈利”的“防退市口头禅”。从2008年开始,公司连年盈亏交替,出售子公司、出售工厂、将自有房产作为资本并按市价升值、与母公司关联交易等手段层出不穷。直到一场近10亿元的BT合同纠纷,让*ST上普通过主业转型扭转颓势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2012年底,尚未退市的上海普天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普天能源与浙江大卫签署了《能源管理及建设合同》,根据协议,普天能源为BT项目的投资方和建设方,负责“大卫世纪城”项目的建设,浙江大卫需支付总计9.7亿元的项目回购款,支付期限为7年。

合同执行第三年,浙江大卫逾期付款,双方对簿公堂,仅此一案的管辖权就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移送至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移送至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情况急转直下,*ST上普2015、2016年已连续两年亏损,危及上市地位,指望着这笔合同款活下去。欠下巨额工程款的浙江大卫因欠税、欠社保等问题,被当地税务局申请破产清算。*ST上普合同纠纷案被搁置,好不容易被冻结的8.69亿存款解冻,涉案5.88亿债务成为优先权最低的普通债务。这场合同纠纷案打了三年,直到2018年3月还在打管辖权异议,根本没进入正式审理阶段,追讨债款更是无望。

2018年5月29日,*ST上普因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退市倒计时开始。2018年10月,恒大地产旗下上海生建置业介入浙江大卫破产重整。在破产重整方案中,普通债务清偿比例不足50%,但迟来的重整,无法阻挡*ST上普“凤凰”命运的终结。

*ST上普的股东为国企中国普天集团,据企业预警APP显示,该家族共有4家上市兄弟(东方通信、东信和平、宁通B、成都普天有线),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年初斩获10倍妖股称号的东方通信。

一边是妖股为王,一边是退市投降,妖股就是妖股,退市股就是退市,真是龙生九子,各有各的命运。

*ST上普上一次非GAAP盈利是在2003年,2006年开始每隔一年就艰难盈利,随后2015年到2018年更是连跌亏损。不是央企母公司不想保住这样一个没救的儿子,但或许,自从*ST上普被查出财务造假,2014年净利润被追溯调整为负数之后,已经无力挽回局面了。

与其苦苦挣扎求生,不如在政策高压力下配合“市场化退出机制”,高调采取“央企自愿退市”的方式。

*ST华泽前身是成都聚友网络,2004年至2006年连续亏损,2007年5月暂停上市。2010年,王英虎家族与陕西兴旺集团一批人入市,拟将旗下陕西华泽钴镍金属有限公司注入聚友网络,借壳上市,并签订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

我们看到了太多押注期结束后的变化。*ST华泽则不同,押注期结束后仅仅两年,其业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押注1.88亿,但实际业绩1.12亿;2014年押注2亿,但实际业绩2.18亿;2015年押注2.22亿,但实际业绩-1.2亿。你觉得意外吗?你觉得意外吗?

除了业绩大变动,*ST华泽还上演了一连串变中变。2016年1月,盈利预测为10-33亿元,但4月15日,业绩报告被修改为亏损8417万元。4月27日,业绩报告修正,预计亏损1.2亿元。三天后,年报发布,实际亏损1.55亿元。意外?意外?

对此,独立董事表示无法保证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ST华泽以“主动道歉、坚决不改”的态度连续发布5份致歉声明/公告,称公司主营镍产品价格自2014年以后由高峰13万元/吨跌至6万元/吨,导致经营业绩下滑。但事实上,陕西华泽旗下矿山于2016年已全面关闭,至今未恢复生产。

监管部门迅速跟进,2015年11月,证监会对*ST华泽因虚假信息披露问题立案调查,此次调查揭露了实际控制人王氏家族掏空上市公司的黑洞。

2017年7月7日,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书列举了*ST华泽、其主要股东及相关方的多项重大违法犯罪行为。

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王英虎儿子、兼任公司董事长的王涛指使陕西华泽以天目浩金、振泰荣嘉、陕西盛华、陕西庆润、陕西天罡名义,向关联方兴旺控股提供资金13.29亿元。

大股东连续多年占用资金,2013年末关联方占用资金8.2亿元、2014年末11.5亿元、2015年6月13.29亿元,2017年末余额14.87亿元。此外,*ST华泽2013年、2014年年报、2015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2015年未及时披露华泽钴镍为王涛、兴旺集团提供担保,华泽钴镍、陕西华泽、王涛、王辉向张鹏程借款等情况。

至此,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承兑汇票、现金/转账、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关联方占用资金等方式向王氏家族及关联公司输血的痕迹全部暴露。

证监会在2017年7月的处罚决定也对实际控制人王英虎作出了10年证券市场禁入令。但事实上,直到2018年2月,王英虎才忍痛辞去董事长一职。毕竟,这是他掏空的上市公司,他挥手让公司变得支离破碎。

2018年以来,*ST华泽怪事连连,被评为“A股最穷上市公司”。

1月份,*ST华泽因无力支付维护费被关停,并显示“该域名可供出售”。3月份复牌后,遭遇26次连续跌停,股价一路跌至最低3.31元,跌幅逾70%,大量散户无从逃脱。4月份,曾多次给高管涨薪的*ST华泽被曝拖欠员工工资及社保2770万元。4月28日,*ST华泽因“公司无力筹集审计费用,需向关键股东请求资金支持”而推迟披露年报并停牌。

2018年6月29日,身无分文的*ST华泽终于在股东缴纳的审计费用下公布了年报。这份年报被亚太标注为“无法发表意见”,上市公司母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只有53.76亿元。朋友惊呼,看完年报,突然感觉自己好富有啊。

2018年5月,*ST华泽保荐机构国信证券被罚款2880万元,瑞华证券被罚款390万元。2018年7月,证监会正式将*ST华泽案移送公安机关。投资者不断提起诉讼要求赔偿,董事、监事、高管或因违规被罚款,或引咎辞职。多家基金机构将其估值降至零。

目前来看,*ST华泽即便被形容为“垃圾股”,估值也过于高估。它最终会因为连续四年亏损而遭退市,还是会因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或存在重大违法行为而被迫退市?这或许是留给*ST华泽的最后悬念。

2019年的退市故事讲述的是*ST中和,上市公司主业转型伴随着父子之间的权力交接,却因一场合同诈骗案,招致了退市的苦果。

许家父子发迹于福建莆田。父亲许金河1987年白手起家开印染厂,从村里的华伦福利印染,到福建中和集团、再到福建中和股份,他艰难地建立了自己的帝国。2006年10月,中和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作为莆田第一股,是全村人的骄傲。创始人许金河曾担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中和原有的纺织印染主业开始下滑,转向新能源产业发展。2011年,伴随着主业的转型,老人许金和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st申龙,由其子许建成接任。

而接过上市公司重任的许建成不负众望,6年内成功送别狱中,并将中和股份推向退市边缘。

2012年7月,中和股份宣布框架协议,通过股权转让、增资等方式从黄岩贸易手中收购厦门博时控股权,从而持有民丰锂业和深圳天骄的控股权。民丰锂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锂矿”的马尔康金鑫矿业。厦门博时法人为陈建山,他将在后续剧情中登场。

2013年3月,中和股份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厦门博思并增资至66.7%,并更名为厦门中和新能源。此时中和股份持有民丰锂业62.95%的股份,持有深圳天骄70%的股份。

2014年3月,中和控股宣布放弃对民丰锂业剩余37.05%股份的优先购买权,这些股份由五名自然人持有,五人所持有的33.19%股份将以不超过2.9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厦门国石。厦门国石的法人也叫陈建山,厦门国石的100%股东为厦门黄岩。

诡异的是,出售37.05%股权的5名股东仅收到厦门国石支付的1067万元定金,而后续2亿余元的转让款并未收到任何款项。

与此同时,许建成还通过在上市公司外部“设陷阱”的方式,演示了持股的幻想漂移,只需要一个傀儡、三家壳公司和一个“脱壳”的诡计。

2014年7月,厦门国石将其持有的民丰锂业33.19%的股权转让给母公司厦门黄岩,核心资产转移至厦门黄岩。

随后,厦门益业以陈建山的名义新成立,厦门益业通过股权受让成为厦门国石的100%股东,违约的厦门国石被剥离出公司。

2014年8月,厦门一业新设立喀什黄岩,喀什黄岩受让后成为厦门黄岩100%股东,核心资产由喀什黄岩间接控制。

2014年9月,中和控股决定收购喀什黄岩持有的黄岩商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和控股以5.576亿元人民币最终享有深圳天骄70%的股权和民丰锂业96.14%的股权,同时还承担厦门黄岩3.1496亿元的债务,总对价为8.7256亿元。

公告一出,违约的5名自然人顿时愣住了。半年前他们就宣布放弃优先购买权,不要民丰锂业剩余的37.05%股权了。为什么这次绕了两个弯路又要买?而且还要出更高的价钱?

据五位知情人士回忆,在股权收购谈判过程中,徐建成一直以中和股份的名义派人前去谈判,直到签订合同前才说上市公司不方便收购,由厦门国石收购。让原股东不解的是,这笔股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还是被上市公司拿走了。上市公司明明可以支付5亿多现金,徐建成为何不能支付2亿多的转让费?

而已成为空壳公司的厦门国实,其背后的法人陈建山是许家在莆田老家村里找到的一名农民,早在2011年就将自己的身份证“卖”给了许家父子,对成立公司、股权转让、合同诈骗等诸多怪事一无所知。

2017年5月,*ST中和董事长徐建成因涉嫌合同诈骗被警方拘捕,当时,*ST中和已连续两年亏损,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股价一度遭遇18次跌停,创下当年A股最大跌幅。

两大主业,传统纺织印染板块经营不振,寻求逐步抛售。新能源板块核心资产民丰锂业旗下金鑫矿业2015年募集2亿元外部融资,年化成本高达17%,也曾出现债务违约,采矿权申请执行拍卖。2018年5月,中和股份曾引入兴业矿业收购违约债务并提供资金,但因金鑫矿业上层股权被法院冻结而无法进行。

锂矿的诱惑,成了中和的生死危机。由于后续勘探资金不足,“中国第一锂矿”金鑫矿业自2016年起停产。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兴业矿业、四川能投等多家投资方纷纷到访,但最终归属仍是个谜。

曾经拥有“金矿”的*ST中和,如今遭遇连续亏损、采矿权面临司法拍卖、董事长涉嫌合同诈骗被批捕、重组方案流产、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前景堪忧。

海润光伏前身为*ST神龙,2009年4月,神龙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而被暂停上市。2011年12月,海润光伏携手“中国太阳能之父”杨怀金,借壳*ST神龙上市。

相比华泽三年押注、两年变脸,海润光伏则显得更加不耐烦,2012年,借壳上市刚完成,白衣骑士便转身露出了虎狼的真面目。

海润光伏2011年、2012年、2013年均未能完成业绩对赌目标,完成率分别为80.56%(应补偿0.97亿)、0.14%(应补偿5.07亿)、38.37%(7.3亿)。前两年,大股东咬着牙,支付了6亿多现金补偿。第三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地主已经没有余粮了。大股东以“融资能力有限”为由,提出修改利润补偿方案,每10股增发1.6股。原本有对赌义务的20名原股东,一分钱都没花,主动放弃增发,把第三年对赌失败的责任彻底甩锅了。

期间,海润光伏前三大股东自获得重组限制性股票至2014年底共质押股票约20次。

2014年12月20日,海润光伏借壳上市三周年,也是原20名股东解除禁售的日子,前三大股东领衔“疯狂减持”。

2015年1月7日至1月20日,大股东紫金电子率先四次减持,卖出1.77亿股,直接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5年1月14日至1月20日,第二大股东九润管业也不甘示弱,减持7874万股。

2015年1月23日,海润太阳能披露了“送20股10股”的利润分配方案,但在高额分红派息公告发布前的20天,股价已上涨40%,高额分红派息公告发布当天,股价强势上涨至涨停板,随后连续三天大幅下跌,知情筹码提前埋伏,成功高价出货。

2015年1月30日,海润光伏发布亏损预告,预计全年亏损8亿元。

3月31日至4月8日,原大股东紫金电子连续三次减持,持股比例仅剩0.32%,直接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巨额亏损、高额分红、转股、频繁减持,前三大股东九润管业、紫金电子、杨怀金合计套现近26亿元。在没有减持新规的几年里,高额分红、转股成为掩盖大股东退却的烟幕,而巨额亏损的枷锁让热衷于炒作高额分红、转股概念的散户无路可逃。

正是这笔高额分红与转股,导致海润光伏的股价一度缩水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并逐渐走向仙股的边缘。

2015年10月,江苏证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前三大股东在高额分红派息预案中“语言模糊”,存在误导性陈述、超比例减持、短线交易等违法行为,并对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及相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2012年至今五年财报中,海润仅2015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余四年均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至2017年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3亿、-9.48亿、0.9608亿、-13.1亿、-24.4亿。

虽然海润也为保住上市拼尽了全力,包括公司前董事长、“华君集团”辽宁隐秘大佬孟光宝回归、子公司股票0元大甩卖、与从纽交所退市、谋求回归A股的天合光能频频传出借壳上市传闻等等,但孟光宝出任法定代表人仅一年零三个月便辞职,负债累累的子公司股票无人问津,天合光能也于2018年1月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关于确认辅导备案日期的通知》。

2018年1月,已退市的*ST海润发布公告称,因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意见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于2018年5月29日被暂停上市。公司预计2018年亏损23.7亿元至28.4亿元,并可能被上交所退市。随后,其股价一度跌破1元,成为沪深股市第一只“仙股”。

从市值千亿到1元的仙股,巨额亏损、高额分红转股、一次减持造成的地狱之路已然难以逆转。

在雷区挖金子、在垃圾堆挖米的ST/*ST股炒作逻辑,一直都有不少支持者,毕竟“炒垃圾股一时好玩,一直炒垃圾股就一直好玩”。

根据2018年三季度披露的股东账户数,*ST上普3.65万户,*ST华泽6.77万户,*ST中和6.15万户,*ST海润24.15万户。四只拟退市股聚集了40万股东,其中也不乏大额散户。有“ST王”之称的陈清涛投机取巧极为精准,上述四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都有他的名字。

2008年成名的陈清涛,以7万元起家,过往经典战例包括重仓*ST凤凰、押注ST新美,还参与了ST长油等多只回归A股的ST股。被普通投资者视为禁区的巨额亏损ST股,在“低价、低位、套牢”的投资逻辑中,却是他的最爱。

截至2018年三季度,陈清涛持有*ST华泽119万股、*ST上普100万股、*ST海润1022万股、*ST中信2000万股,为*ST华泽第七大股东、*ST上普第六大股东、*ST海润第六大股东。

2019年,退市警钟敲响,这一次谁能挺过去?

与 相关的选定主题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点击“正在观看”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