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强势引发全球经济波动,美联储或成最大赢家?
wujiai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上涨8%,其中美元兑日元上涨12%,兑瑞士法郎上涨10%。美元走强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有助于抑制通胀,也使美联储的工作更加轻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美联储为抑制需求、防止消费价格上涨而大幅加息的冲动。
目前美国的利率远高于其他国家,例如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9%,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为0.95%,1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为1.7%,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为0.2%。较高的收益率鼓励投资者将资金投入美国。
这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表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联储加息非常迅速、非常激进,货币走强是自然的结果。”
从大局看,全球其他地区经济也各有各的问题美元汇率走势,总体不如美国,比如直接受到俄乌冲突冲击的欧洲,经济前景堪忧;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亚洲,近几个月深受疫情困扰;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的政策几乎截然相反,让美元有更大的上涨空间。
当然,强势美元对美国来说并非没有负面影响。例如,强势货币会使出口变得更加昂贵,从而抑制经济增长。但当前美联储更需要强势美元带来的好处,因为它可以抑制通胀,而美元升值会使进口商品更便宜。这一点在当下可能尤为重要。美国劳工部称,过去 12 个月中,有 10 个月进口商品成本飙升了两位数。冠状病毒扰乱了全球供应链,让美国人待在家里,因此他们增加了耐用品支出。
经济学家欧文在2015年估计,美元持续大幅升值1%将导致六个月内非石油进口价格下降0.3%。
美联储试图降低通胀时,不仅依赖短期利率上升的直接影响,还依赖股价下跌、抵押贷款和企业债务长期利率上升以及美元走强的连锁反应。投资公司派珀全球政策分析主管佩里编制的金融状况指数总结了这些变化的综合影响。他认为,该指数显示,金融状况与 2012 年(即 2007-2009 年金融危机后不久)的状况相似。
佩尔利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逆转。一年前,低利率、繁荣的股市和适中的货币价值意味着金融环境比 20 多年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美联储今年迄今已加息75个基点,高盛金融状况指数变化显示美联储已加息2.25%,近期美元走强和股市下跌是加息的推动因素。
这位前纽约联储主席表示:“美联储必须对金融环境收紧和获得支持感到高兴。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可以停止加息,但它确实减轻了央行采取比计划更积极行动的压力。美联储仍然必须履行承诺。”
// 105 级的四大变化//
HYCM工业投资(英国)分析师团队认为,由于美联储加息路径领先于其他主要央行,美元指数长期来看仍然具备上行基础,但短期来看,当前市场存在的四大变化或将加大美元指数上涨的难度。
首先,美联储虽然支持多次50个基点的加息,但对一次性75个基点的加息仍持谨慎态度,且近期诸多事件的风险指向这一预期正在降温,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暗示排除这一可能性、美国非农报告好坏参半、美国通胀虽然高于预期但已开始回落等。考虑到美元指数的上涨已经消化了大部分美联储的紧缩预期,如果美联储没有更激进的加息倾向,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的动能或将减弱。
二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重回3%以下。3%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重要心理关口,也是过去14年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天花板。上周一该收益率创下3.20%上方新高随后开始回落,并很快跌破3%水平,随后维持在此水平以下。疫情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整体走势与美元指数保持一致,收益率上行有望拉动美元指数走高,收益率下行则可能增加美元指数的下行压力。需要警惕的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3%附近形成头肩顶,有望拖累美元指数下跌。
第三,尽管全球股市信心仍脆弱,但多空拉锯战愈演愈烈,多次出现强劲反弹。标普500指数上周最低触及3858.87点,距离技术性熊市所需的20%跌幅仅一步之遥。从周线图来看,美国三大股指已连续六天下跌,创下历史连续下跌纪录,短期有回调的需要。上周四,三大股指在释放企稳信号后迅速反弹,没有明显的消息面推动,更多受益于空头回补。虽然还不确定这股力量能持续多久,但如果继续调整仓位,对避险美元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第四,日元跌势出现转机迹象。作为美元指数第二大成分货币,日元上周结束了九周连跌,避险需求再度显现。这与第一点美联储未能推进更激进加息预期、第二点美债收益率下跌息息相关,相互印证。这意味着,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不再是市场主线,风险情绪占据更大主导地位,即便是避险情绪也难以对美元形成单边追捧。
展望本周,美联储官员仍将发表讲话,数据方面也将关注美国零售销售数据,但这些未必能有效推升美元,以上四点值得投资者多加关注。
// 美元指数或在第二季度后出现拐点//
5月16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7967,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37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871,上行27个基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为6.7898,在岸人民币16:30收盘报6.7830,23:30收盘报6.7900。
中国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预期下降5.9%,3月为下降3.5%;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预期增长1.1%,前值增长5%;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增长4.0%。
国家统计局表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部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稳定宏观经济、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有利条件很多。
交易员指出,宏观经济数据的表现对市场情绪有影响,投资者关注后续稳增长措施及疫情管控政策。
交易员认为,考虑到市场对监管层态度的担忧,人民币短期内缺乏快速贬值的基础,近期市场表现仍仅为短期震荡。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走弱,但与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相对表现还不错。短期来看,美元指数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人民币或将继续承压。中长期来看,美元指数或将在二季度后出现拐点,而随着我国基本面趋于稳定,人民币或将再度走强。另外,央行应对汇率波动的政策工具箱丰富,若美元指数持续走高导致人民币继续快速贬值,或将引发政策层面的调控。对于金融市场而言,股市对人民币贬值的反应已经减弱,相反,一些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行业或将在人民币贬值的逻辑下迎来潜在机会,如纺织服装、机电、汽车、轻工制造等。
// 港元三年来再获弱方兑换保证 //
美国3月开启加息周期,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强,港元息差扩大,5月12日以来港元多次触及7.85的弱方汇保。
5月12日,香港金管局买入15.86亿港元捍卫联系汇率制度,2019年以来首次触及弱方汇保水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汇持续走弱,1月份美元兑港元汇率在7.78至7.80港元之间徘徊,2月份以来逐步回升,本周美元兑港元汇率屡次触及7.85港元“红线”即弱方汇保水平,创2019年4月份以来新高。
5月16日香港交易时段,香港金管局接受58.88亿港元卖单,并向市场投放7.5亿美元,香港银行体系总余额将于5月18日降至3199.99亿港元。这是香港金管局自5月12日以来第五次买入港元,总买入金额达175.85亿港元。
// 人民币SDR权重增加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近日完成特别提款权(SDR)定值五年期审查,这是人民币2016年成为SDR篮子货币以来的首次审查。
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提高到12.28%(增加1.36个百分点),美元权重由41.73%提高到43.38%。同时,欧元、日元、英镑的权重分别由30.93%、8.33%和8.09%降低到29.31%、7.59%和7.44%,人民币权重仍保持第三位。执董会决定,新的SDR货币篮子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下次SDR定值审议将于2027年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15日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各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程序,丰富可投资资产种类,完善数据披露,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不断提高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 外资将继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今年以来,受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大幅升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国际资金暂时流出中国股市、债市,但多数机构认为,中长期来看,国际机构增持中国资产的趋势仍将持续。
MSCI 董事总经理魏震此前表示,根据 IMF 最新预测,到 2024 年,中国占全球 GDP 的比重将达到 19%,很快将接近美国对全球 GDP 的贡献率 22%;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早在 2014 年就已超过美国,预计 2024 年将达到美国的 1.5 倍。尽管中国目前占全球经济的 16%,是全球企业利润的来源,但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值加权指数的 4%。这主要体现了两大问题:资本市场不发达的上市公司通常可自由流通的股份较少;中国 A 股尚未完全纳入全球指数。
“中国股票在MSCI ACW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相对于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较低,但全球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甚至更低,这加剧了中国股市配置不足的现象。”魏震表示。
虽然近两年MSCI暂停提高A股的纳入因子(目前纳入因子为25%),但多家国际机构表示,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纳入因子在中长期是比较确定的事件。
摩根大通近日重申看好中国股市。摩根士丹利在年中展望中提到,限制措施和疫情导致的宏观经济走弱将拖累企业盈利。同时,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和地缘政治局势将影响MSCI中国指数的近期表现,但相较于离岸中国市场,摩根士丹利仍看好A股,因为A股短期内可受益于潜在的宽松政策,且与IT、工业、绿色经济等长期增长机会相一致。此外,中国近期正式推出的个人养老金计划也支持机构参与市场,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中国债券市场也将继续吸引国际资本加大配置。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安本()近日表示,如果想实现全球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就不能忽视中国。安本中国固定收益主管吴子瑜表示,看好中国债券市场的价值。“中国债券市场具备诸多特点,使其成为全球投资者极佳的多元化部署选择,尤其是在中国人民银行趋于宽松政策、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债券市场主要跟随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从增长来看,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独立于美国和欧盟的经济体。”
他提到,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比例还很低,只有4万亿元左右,而国内债券市场总规模超过130万亿元。短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债券与其他资产类别将保持较低的相关性。人民币虽然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但与多数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仍较为稳定。
// 许多亚洲货币已经贬值//
3月7日以来,日元兑美元持续快速贬值,4月28日早间,日本央行维持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不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再度下跌。北京时间5月16日晚间,日元兑美元汇率在129日元附近波动,创近20年来新低,年初以来累计下跌约13%。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周一表示,汇率应保持稳定并反映经济基本面,因为近期过度波动将使企业规划变得困难。黑田对日本参议院表示:“日元近期过度波动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他表示,将密切关注汇率变化对日本经济和物价的影响。
其他亚洲货币也纷纷贬值,3月份以来,韩元、卢比、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均大幅贬值。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分析,亚洲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亚洲经济体具有“出口导向”的共同特点,一国货币贬值会对贸易结构相似的国家的本土制造业、出口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其他国家也会被“逼”着贬值;另一方面,汇率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经济变量,在经济下行时期,“跑慢”也意味着压力会更大。
陶川称,亚洲“货币战争”已然打响,并进入下半场,“这也意味着美元进入升值冲刺期,风险资产进入动荡期。”
//欧元/美元汇率下滑至平价//
近期欧元兑美元跌至近1.03美元的五年低点,背后主要原因是市场动荡以及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引发的避险情绪导致大量资金涌入美国资本市场。汇丰、加拿大皇家银行等公司预测欧元兑美元汇率将在2022年达到平价。
与此同时,一些对冲基金也已押注于此。据了解,仅在过去一个月,它们就通过外汇期权重仓押注欧元兑美元汇率将达到平价,涉及名义本金达70亿美元。在这波浪潮之下,大量押注欧元的看跌期权成为最受欢迎的外汇交易衍生品。“欧元本身目前并不具有吸引力”,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的一位外汇策略师表示。尽管ING Groep维持未来六个月欧元兑美元汇率1.05的预测,但承认美元走强和市场波动意味着欧元兑美元汇率最终可能达到平价。
随着全球新一轮避险情绪令股市和信贷市场降温,投资者纷纷加大对避险货币的投资力度。目前,欧洲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俄罗斯与欧盟国家围绕欧洲大陆天然气供应的持续僵局加大了天然气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2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
本文来自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