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8 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雏鹰农牧等知名企业拉响警报

2024-06-05 02:09:5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界面新闻,作者曹恩辉,编辑王利峰WLFst中葡,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4月26日,8家A股上市公司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ST)。

随后,东方网络(.SZ)将于4月29日被*ST,宜昌股份(.SZ)、盐湖股份(.SZ)也将于4月30日被*ST。

在这些被打上*ST的新面孔中,不乏“养猪第一股”楚英农牧(下称*ST楚英,.SZ)、老牌上市公司美丽生态(下称*ST美丽,.SZ)、“中信国安系”的国产葡萄酒企业中葡控股(下称*ST中葡,.SH)等知名公司,均已敲响退市风险警钟。

“兵易阵营不变”,每年3月至5月,*ST股大批诞生。近五年(2015-2019年),*ST股阵营始终保持庞大规模,而这背后,是一连串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上演着新旧交替的大戏。

界面新闻发现,近5年,A股上市公司被*ST(含创业板暂停上市,下同)共217家,平均每年新增*ST股票45只。其中,仅近5年就有12家上市公司多次被“ST”。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ST股阵营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现象:无论是新增*ST股票数量,还是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都有所增加。

这些新崛起的*ST公司难道真的都要“拼尽全力”保住上市地位吗?界面新闻发现,对于不少此类公司而言,“戴星”或许只是应对“业绩爆炸式增长”的权宜之计。

*ST股数量居高不下

沪深交易所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列举了十几种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具体情形,常见情形指上市公司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报告等考核不合格。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ST流程,而是直接暂停上市,但上述指标也纳入了情形认定范围。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A股公司股票简称都会标注*ST,俗称“戴星戴帽”,与代表“其他风险警示”的ST不同,ST并不触及退市红线。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A股公司被标记为*ST的共有217家。

2015-2019年A股新增*ST股票行业分布汇总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被打成*ST的公司分布在28个不同行业(此处为申万行业层面,下同),包括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生物、汽车等。其中,化工、机械设备、采掘业的*ST股数量位居前三——近五年来,这三个行业分别有27家、25家、15家上市公司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汽车、公用事业、农林牧渔、传媒行业均为*ST股的高发领域,这些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已超过10家(含10家)。

2019年新增*ST股票行业分布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新增*ST股票分布中,汽车板块受创最为严重,共有6家公司被(或将要被)发出退市风险警示,数量超过过去四年的总和。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从各年度数据显示,新增*ST股票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共有54家上市公司被推出退市风险警示。2018年,新增*ST股票数量减少至43家。

但今年,这一数字有所增加。截至目前,界面新闻已发现,包括乐视网(.SZ)等创业板公司在内的48家A股公司今年将面临退市风险,数量为五年来第二高。

更让人担忧的是每年首次被打成*ST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

2015-2019年每年新增A股首次*ST公司数量变化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4月26日新增*ST股票中,有*ST楚英、*ST荣联(.SZ)、*ST科林(.SZ)3家上市公司首次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其次,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上市公司有24家,新上市公司首次被*ST的有15家。至此,今年以来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数量为24家,较2018年增加4家,仅次于2016年。

新增*ST股票数量及首次*ST股票数量的增加,似乎预示着2019年A股保壳市场将会非常激烈。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普中亏损红线的“魔咒”

沪深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一个条件是上市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数,也就是连续两年亏损(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公司是连续三年亏损)。这个条件是交易所为了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设置的。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被*ST的上市公司都未能满足这个条件。

今年新增的48家上市公司被推出退市风险警示的原因,可分为四类:连续两年亏损、2018年净资产为负数、2018年营收低于1000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意见的审计报告。

2019年新增*ST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原因分类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今年48家新*ST公司中,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或将出现净亏损的有43家,占比91%。

*ST因亏损占比高的情况在2018年同样有所显现:当年新增的43家*ST公司中,有30家是因为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占比接近70%。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意见审计报告也是一大原因,共有12家公司因此被*ST。

但2018年、2019年的数据显示,亏损红线始终是上市公司退市的最大“魔咒”。尤其今年,因上述原因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包括青海百亿级大型化工企业盐湖股份、知名车企*ST海马(.SZ)、车联网明星概念股*ST荣联、国有糖业龙头*ST南糖(.SZ)等均未能逃脱,并遭遇大额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盐湖股份、*ST海马、*ST容联、*ST南唐2018年分别亏损34.96亿元、16.37亿元、13.61亿元、13.63亿元。此外,在*ST拟上市公司中,猛狮科技(.SZ)、斯太尔股份(.SZ)也是亏损大户,2018年分别公告亏损21.87亿元、12.90亿元。

还需注意的是,今年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中,几乎全部因触发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条件而濒临退市,如*ST飞达(.SH)、*ST安凯(.SZ)等已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共计22家公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2018年年报披露后,不少上市公司会因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而被打上*ST的标签。这其实与今年年初A股商誉、坏账等资产减值项目密集“爆仓”,导致今年以来亏损上市公司数量增多有关。

对此,界面新闻记者结合Wind数据发现,截至4月26日,沪深两市共有446家上市公司宣布2018年亏损(含业绩预告),较2017年增长97%以上,几乎翻了一番。

“蒙面”的*ST股票

面对上市公司连续巨额亏损,证券交易所频频发出问询函,质疑是否存在“业绩洗牌”现象。所谓“业绩洗牌”,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手段调整业绩指标,多数是公司在业绩不好的年份故意压低业绩,将盈利推迟到次年,营造出次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假象。

“业绩洗盘”的常见手法,就是对商誉、坏账等资产减值进行大规模计提。上述机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2018年,上市公司普遍遭遇一定的盈利压力,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心照不宣地选择计提大额商誉等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今年1月底、2月初A股频频出现“业绩炸弹”。

为此,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愿意付出“贴明星”的代价。

据界面新闻统计,今年新增的48家*ST公司全部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其中11家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额超过10亿元,盐湖股份计提金额最高,达28.64亿元,此外还有4家公司计划计提5亿至10亿元的减值准备。

被*ST,意味着这些公司在2019年需要走“保壳路”。不过,对于不少上市公司来说,这条“保壳路”并不难走。据界面新闻统计,今年新增的48家*ST公司中,已有35家披露一季报或公布一季度业绩。其中,22家*ST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情况有所好转,整体情况比较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其目前的市值还不足以让其成为真正的“壳资源”,如截至4月26日收盘,盐湖股份、中原特钢(.SZ)市值均在100亿元左右,*ST楚英仍有85亿元的市值。

因此,在一些上市公司看来,今年被“烙上”犹如年初爆发的“业绩炸弹”带来的副作用。

事实上,截至目前,仅有*ST嘉陵(.SH)、*ST吉成、*ST金泰(.SH)、德豪润达(.SZ)、凯瑞德(.SZ)、猛狮科技等6家公司为保住上市地位正在推进重组。

但被*ST确实是一种“降低自身价值”的举动。

4月26日,*ST金泰、*ST美丽、*ST中普、*ST宇顺(.SZ)、*ST云投(.SZ)、*ST楚英、*ST科霖、*ST荣联8家新增*ST公司全部以跌停价开盘,截至当日收盘,除*ST云投跌幅收窄外,其余7家公司全部以跌停价收盘。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8 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雏鹰农牧等知名企业拉响警报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8 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雏鹰农牧等知名企业拉响警报

wujiai

|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界面新闻,作者曹恩辉,编辑王利峰WLFst中葡,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4月26日,8家A股上市公司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ST)。

随后,东方网络(.SZ)将于4月29日被*ST,宜昌股份(.SZ)、盐湖股份(.SZ)也将于4月30日被*ST。

在这些被打上*ST的新面孔中,不乏“养猪第一股”楚英农牧(下称*ST楚英,.SZ)、老牌上市公司美丽生态(下称*ST美丽,.SZ)、“中信国安系”的国产葡萄酒企业中葡控股(下称*ST中葡,.SH)等知名公司,均已敲响退市风险警钟。

“兵易阵营不变”,每年3月至5月,*ST股大批诞生。近五年(2015-2019年),*ST股阵营始终保持庞大规模,而这背后,是一连串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上演着新旧交替的大戏。

界面新闻发现,近5年,A股上市公司被*ST(含创业板暂停上市,下同)共217家,平均每年新增*ST股票45只。其中,仅近5年就有12家上市公司多次被“ST”。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ST股阵营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现象:无论是新增*ST股票数量,还是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都有所增加。

这些新崛起的*ST公司难道真的都要“拼尽全力”保住上市地位吗?界面新闻发现,对于不少此类公司而言,“戴星”或许只是应对“业绩爆炸式增长”的权宜之计。

*ST股数量居高不下

沪深交易所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列举了十几种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具体情形,常见情形指上市公司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报告等考核不合格。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ST流程,而是直接暂停上市,但上述指标也纳入了情形认定范围。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A股公司股票简称都会标注*ST,俗称“戴星戴帽”,与代表“其他风险警示”的ST不同,ST并不触及退市红线。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A股公司被标记为*ST的共有217家。

2015-2019年A股新增*ST股票行业分布汇总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被打成*ST的公司分布在28个不同行业(此处为申万行业层面,下同),包括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生物、汽车等。其中,化工、机械设备、采掘业的*ST股数量位居前三——近五年来,这三个行业分别有27家、25家、15家上市公司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汽车、公用事业、农林牧渔、传媒行业均为*ST股的高发领域,这些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已超过10家(含10家)。

2019年新增*ST股票行业分布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新增*ST股票分布中,汽车板块受创最为严重,共有6家公司被(或将要被)发出退市风险警示,数量超过过去四年的总和。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从各年度数据显示,新增*ST股票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共有54家上市公司被推出退市风险警示。2018年,新增*ST股票数量减少至43家。

但今年,这一数字有所增加。截至目前,界面新闻已发现,包括乐视网(.SZ)等创业板公司在内的48家A股公司今年将面临退市风险,数量为五年来第二高。

更让人担忧的是每年首次被打成*ST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

2015-2019年每年新增A股首次*ST公司数量变化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4月26日新增*ST股票中,有*ST楚英、*ST荣联(.SZ)、*ST科林(.SZ)3家上市公司首次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其次,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上市公司有24家,新上市公司首次被*ST的有15家。至此,今年以来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数量为24家,较2018年增加4家,仅次于2016年。

新增*ST股票数量及首次*ST股票数量的增加,似乎预示着2019年A股保壳市场将会非常激烈。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普中亏损红线的“魔咒”

沪深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一个条件是上市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数,也就是连续两年亏损(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板公司是连续三年亏损)。这个条件是交易所为了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设置的。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被*ST的上市公司都未能满足这个条件。

今年新增的48家上市公司被推出退市风险警示的原因,可分为四类:连续两年亏损、2018年净资产为负数、2018年营收低于1000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意见的审计报告。

2019年新增*ST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原因分类数据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今年48家新*ST公司中,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或将出现净亏损的有43家,占比91%。

*ST因亏损占比高的情况在2018年同样有所显现:当年新增的43家*ST公司中,有30家是因为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占比接近70%。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意见审计报告也是一大原因,共有12家公司因此被*ST。

但2018年、2019年的数据显示,亏损红线始终是上市公司退市的最大“魔咒”。尤其今年,因上述原因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包括青海百亿级大型化工企业盐湖股份、知名车企*ST海马(.SZ)、车联网明星概念股*ST荣联、国有糖业龙头*ST南糖(.SZ)等均未能逃脱,并遭遇大额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盐湖股份、*ST海马、*ST容联、*ST南唐2018年分别亏损34.96亿元、16.37亿元、13.61亿元、13.63亿元。此外,在*ST拟上市公司中,猛狮科技(.SZ)、斯太尔股份(.SZ)也是亏损大户,2018年分别公告亏损21.87亿元、12.90亿元。

还需注意的是,今年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中,几乎全部因触发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条件而濒临退市,如*ST飞达(.SH)、*ST安凯(.SZ)等已被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共计22家公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2018年年报披露后,不少上市公司会因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而被打上*ST的标签。这其实与今年年初A股商誉、坏账等资产减值项目密集“爆仓”,导致今年以来亏损上市公司数量增多有关。

对此,界面新闻记者结合Wind数据发现,截至4月26日,沪深两市共有446家上市公司宣布2018年亏损(含业绩预告),较2017年增长97%以上,几乎翻了一番。

“蒙面”的*ST股票

面对上市公司连续巨额亏损,证券交易所频频发出问询函,质疑是否存在“业绩洗牌”现象。所谓“业绩洗牌”,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手段调整业绩指标,多数是公司在业绩不好的年份故意压低业绩,将盈利推迟到次年,营造出次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假象。

“业绩洗盘”的常见手法,就是对商誉、坏账等资产减值进行大规模计提。上述机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2018年,上市公司普遍遭遇一定的盈利压力,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心照不宣地选择计提大额商誉等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今年1月底、2月初A股频频出现“业绩炸弹”。

为此,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愿意付出“贴明星”的代价。

据界面新闻统计,今年新增的48家*ST公司全部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其中11家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额超过10亿元,盐湖股份计提金额最高,达28.64亿元,此外还有4家公司计划计提5亿至10亿元的减值准备。

被*ST,意味着这些公司在2019年需要走“保壳路”。不过,对于不少上市公司来说,这条“保壳路”并不难走。据界面新闻统计,今年新增的48家*ST公司中,已有35家披露一季报或公布一季度业绩。其中,22家*ST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情况有所好转,整体情况比较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其目前的市值还不足以让其成为真正的“壳资源”,如截至4月26日收盘,盐湖股份、中原特钢(.SZ)市值均在100亿元左右,*ST楚英仍有85亿元的市值。

因此,在一些上市公司看来,今年被“烙上”犹如年初爆发的“业绩炸弹”带来的副作用。

事实上,截至目前,仅有*ST嘉陵(.SH)、*ST吉成、*ST金泰(.SH)、德豪润达(.SZ)、凯瑞德(.SZ)、猛狮科技等6家公司为保住上市地位正在推进重组。

但被*ST确实是一种“降低自身价值”的举动。

4月26日,*ST金泰、*ST美丽、*ST中普、*ST宇顺(.SZ)、*ST云投(.SZ)、*ST楚英、*ST科霖、*ST荣联8家新增*ST公司全部以跌停价开盘,截至当日收盘,除*ST云投跌幅收窄外,其余7家公司全部以跌停价收盘。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