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整体走强,部分品种价格回调,未来走势如何?
wujiai
|农产品期货整体走强,但近期部分品种价格有所回落,那么,未来农产品期货的预期走势如何呢?
近期农产品期货表现良好,多个品种突破近年来高位。
比如,今年国内玉米期货价格一路大幅上涨,9月14日创下九年来新高;大豆期货市场2101合约9月16日盘中创下五年新高;就连豆粕也在9月14日创下一年新高,但9月16日却下跌了1.73%。
对于后市,业内人士表示,受需求端回暖等原因,玉米期货价格在溢价修复后有望恢复上行趋势;预计后市国际国内大豆、油脂等品种价格涨多跌少,但不建议追多。
农产品普遍走强
今年以来,国内玉米、大豆等期货价格涨幅均超过30%。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玉米期货主力合约2101收盘报2410元/吨,日涨幅0.04%,自年初1800元/吨开盘以来,累计上涨32.86%。值得注意的是,9月14日盘中高点达2450元/吨,创下9年多以来新高。
同时,截至9月16日,大豆期市2101合约收盘报4539元/吨,呈小幅下行走势,跌幅为0.37%,盘中最高价为4603元/吨,为近五年来最高点。而上一交易日(9月15日),大豆主力合约收盘报4590元/吨,涨幅超2%。从更长时间段的时间轴来看,大豆主力合约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35.41%。
豆粕今日同样下跌,9月16日豆粕M2101合约开盘价3112元/吨,收盘报3064元/吨,跌幅1.73%;9月14日豆粕大涨近3%,盘中最高触及3152元/吨,创一年多以来新高。
对此,银河期货商品部农产品研究员马友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农产品整体走强,由于宏观层面货币政策宽松,通胀预期上升,大宗商品整体估值上升。疫情也让国家对粮食安全格外重视,粮食储备等政策预期利好农产品上涨。疫情期间,农产品是刚需,整体需求恢复强劲,供需双方也支撑其上涨。”
多重因素利好油脂
那么,就具体的期货品种而言,近期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油脂期货的上涨,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周一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对于豆油而言,自8月初以来,市场预期巴西大豆销售进度过快,后期供应有限。第一阶段协议执行中,中国预计将采购30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大豆主产区也出现干旱等问题,助推美豆持续上涨,升贴水不断上升,增加国内油脂粕成本。大豆压榨开工率高,由于豆粕仓库积压,部分地区油厂被迫减少周度压榨量,市场对油粕比看涨,国内豆油收储消息较多,学校开学,市场也预期豆油第四季度会有较好的消费需求。” “本季度大豆油库存增加,利好大豆油。近期大豆油成交较好,市场上流通的现货不多,库存也在缓慢减少,支撑大豆油价格上涨。”
周益民补充道,就菜籽油而言,我国尚未放开进口加拿大转基因菜籽油和菜籽油,而菜籽油又是三大油料中供应问题最为突出的。8月份,海关发现到货国内港口的非转基因菜籽油含有转基因成分,被退回。即便市场持续上涨,非转基因菜籽油出现进口利润,但国内贸易商也不敢进口。虽然菜籽油库存自8月初以来不断上升,但依然处于低位,现货供应紧张。
“8月份以来,大豆、油脂价格全线上涨,油脂价格更是屡创新高。” 马有元进一步指出,“其中,作为进口大豆标的大豆2号,近期上涨主要受美豆上涨带动玉米期货市场,美豆8月受干旱影响产量低于预期,在中国采购的支撑下出口需求或创历史新高。另外,南美新作面临拉尼娜现象影响,或将影响巴西新大豆播种。油脂方面,国内外油脂供需持续偏紧,食用油脂、工业生物柴油消费在疫情后持续恢复,导致国际油脂库存持续下降,加之四季度国内豆油将大规模收储,市场去库存力度非常强,对整个油脂板块看涨预期。”
对于近期棕榈油期货价格创八个月新高的原因,周益民认为,8月中上旬发布的7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报告显示,产量恢复不及预期,实际产量环比下降,市场此前担忧棕榈油需求,但实际出口好于预期。库存自5月以来连续三个月减至170万吨,为2015年同期以来的最低库存。产地近月报价鲜有松动,近月末倒挂进口多,只是远期给进出口带来利润,也有陆续买船。受新冠疫情影响,抽样的棕榈油船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入库,国内棕榈油到港缓慢,下游拿货困难,港口库存不断减少,现货基差不断上涨。
而对于今年表现惊艳的玉米,马有源指出,8月份以来玉米累计上涨逾200点,是近年来上涨最快的一波。今年玉米产量基本稳定,生猪养殖需求快速恢复,导致供需出现缺口,临储玉米即将售罄,由于临储玉米无补充,只有涨价才能刺激高价替代品填补缺口,实现供需平衡。近期因为台风侵袭东北,玉米大面积倒伏,主产区减产成为必然,这无疑拉大了缺口,迎来了一波期货价格的快速上涨。
此外,马有元提到,近期白糖期货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旺季消费回暖,加之加工糖供给压力消化,进口量不及预期,也利好国内食糖销售。同时,在货币政策整体宽松的背景下,白糖的金融属性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大幅上涨,也带动了一定的追涨需求。
未来这一趋势可能保持强劲
农产品期货整体走强,但近期部分品种价格有所回落,那么,未来农产品期货的预期走势如何呢?
马有元认为,中长期来看,大豆价格底部将上行。“虽然美豆供给有所增加,但目前供需在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出现逆转回升,结转库存在下降。在我国落实贸易协定的大背景下,未来国际大豆出口需求仍将保持旺盛。加之近期拉尼娜天气模式出现,南美播种季或将损害大豆单产,不排除未来市场可能对价格产生投机行为,因此国际国内大豆价格易涨难跌。”
“预计豆油市场仍将维持强势,但不建议追多。”周益民认为,USDA(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利多,市场看好后期中国对美豆需求。中国在陆续购买美豆,同时也担心拉尼娜现象对南美的干旱影响,可能推迟播种。近期美豆优质率有所下调,单产也可能下调。美豆收获期关注天气、霜冻问题对收获面积的影响。目前按照4.6亿蒲式耳新作库存,预计美豆上行1000-1100美分,不排除未来单产下调或出口增加,结转库存进一步减少,进而美豆继续上涨。 除非原油大幅下跌,或者国内豆粕过强压制豆油上涨,否则预计四季度大豆到货量仍将持续减少,近期豆油成交较好,库存缓慢减少,现货基差也在走强,预计豆油市场仍将维持强势。
对于油价,马友元也持“大跌可能性不大,谨慎乐观”的观点。原因有二:一方面,国内外油脂需求在中国收储、国际生物柴油消费旺盛的支撑下难以下滑;另一方面,棕榈油面临劳动力短缺等长效机制问题,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产量低于预期,因此国内外油脂库存短期内难以快速积累。在此格局下,未来油价也将涨多于跌。
周益民预计棕榈油近强远弱。9月初发布的MPOB月报中,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如市场预期恢复,但出口仍好于预期,导致库存增幅小于预期,报告偏多。从高频产量数据(西马南部棕榈油协会)来看,产量增幅在萎缩,但船检机构数据显示出口增幅在扩大,产地报价也有所上调,预计9月产地库存增幅不会很大。目前马来西亚市场近月合约接近3000令吉,按预估库存来看,上涨空间不大,国内入仓依然缓慢,现货供应紧张,但远月有船货买盘。 目前9-11月24度棕榈油到货量约40-50万吨,天气转凉后棕榈油消费有限,预计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但国内出现库存压力过大的可能性不大。
菜籽油方面,周益民认为,菜籽油和油菜籽的供给决定了菜籽油一直保持较为坚挺的走势,国内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便出现大幅下跌,但总体也会快速反弹。加拿大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新增菜籽库存较8月底环比减少0.4%。受产区收割延迟、霜冻等问题影响,加拿大菜籽市场持续上涨,国内菜籽油进口利润大幅缩水。关注近期小幅累积库存、现货成交及基差走势,预计菜籽油震荡走强。
而玉米方面,马有源预计,溢价修复后,玉米期货价格还将继续上涨。“投机逻辑还是减产,需求端,养猪需求快速恢复,当临储玉米库存销售完毕,涨价可以增加其他供给,实现供需平衡。未来新玉米上市,市场买家已经做好抢粮的准备,农民也会因为减产而惜售,随着新粮抢购,现货价格会逐渐回升,溢价修复后,期货价格将重拾上涨趋势。”
此外,对于白糖后市走势,马友元表示,短期旺季销售、加工糖产量下降对期货、现货价格仍有利,有利于期货价格继续反弹。但随着新榨季的逐步开启,以及进口量的增加,供给将重新充裕,期货价格仍将呈现季节性下跌趋势。
记者 何思
编辑 姚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