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钢材 > 建筑钢材 > 市场分析

股市逆调控理论不被执行,资金杠杆成双面刃致投资者亏损

2024-06-05 05:01:4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wujiai
分享到
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德勤钢铁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德勤钢铁网在线客服

这种反监管理论虽然并不复杂,但在股市交易中往往无法得到贯彻,人们更**惯于正监管。

在股市中使用杠杆是非常常见的,成熟市场中,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都依赖杠杆,股指期货使用的杠杆更高。当然,杠杆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杠杆可以增加收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放大损失。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股市表现低迷,不少股票连跌近几年的新低,让一些杠杆投资者叫苦不迭,融资融券、质押品触及爆仓线的事件频频出现。从操作层面看,随着股价下跌,质押品市值不足,如果融资方不能及时补足,确实会导致投资者按照协议要求爆仓,导致相关股票下跌速度加快,融资方损失的大幅增加难以避免。

换个角度思考,股价下跌时,持有该股票的风险是大了还是小了?假设上市公司基本面稳定,业绩良好,经营正常,治理良好,即不属于“问题公司”,那么显然,股价跌得越厉害,其投资价值就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的股票是用于融资或质押的抵押品,那么其抵押比例应该提高。

比如说,某只股票的市价是10元,它的保证金比例是40%,那么,如果跌到6元,那么保证金比例完全可以提高到50%,因为这时候它的市盈率、市净率已经明显下降,股票的内在价值上升了,持有股票的安全性上升了,所以可以提高保证金比例。这样的操作,就是一种反向调控。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从10元涨到15元,看上去市值增加了,但内在价值基本没变,只是市盈率、市净率高,这时候基于谨慎性原则,它的保证金比例就应该调低。其实期货市场就是基于反调控的原则,根据其交易的特点,规定当合约价格大幅上涨或者下跌时,保证金比例需要相应调高。

但这种反调控理论虽然不复杂,但在股市交易中往往不实行,人们更**惯于正向调控。股票上涨时,不管是融资还是质押,很少会降低保证金比例,这其实是进一步提高了杠杆率。一旦股票下跌,他们就会迅速掉头降低保证金比例,也就是开始降杠杆。这客观上起到了股票下跌时助涨助跌的作用。股票走势好的时候,杠杆率越来越大,导致市场过热,股市不好的时候,杠杆率越来越紧,带动股市下跌更快。不管怎么做,这种正向调控操作,在这种特定条件下,都带来并放大了风险。

那么,为何反向监管难以落地,而正向监管屡试不爽呢?归根结底还是制度。因为制度要求投资者不承担风险,同时又要求杠杆业务尽量做大,这自然就会对企业行为产生正向监管——市场好的时候尽量做大业务,市场不好的时候尽量避免追加保证金。

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但从整体来看,这显然违背了理性风险控制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风险。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改革制度设计理念,真正树立反监管思维,并落实到实践中。人们也有理由相信,当基于反监管思维的风险控制措施得到很好的落实,市场中个股频发“闪崩”的现象可以明显减少,也有利于市场稳定。

中国股市现在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个时候大家既要看到存在的风险,更要看到风险快速释放带来的机会,用逆监管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可以帮助大家在市场变化中更好地利用金融杠杆,把握操作的节奏和方向。

责任编辑:德勤钢铁网 标签:股市逆调控理论不被执行,资金杠杆成双面刃致投资者亏损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德勤钢铁网 |市场分析

股市逆调控理论不被执行,资金杠杆成双面刃致投资者亏损

wujiai

|

这种反监管理论虽然并不复杂,但在股市交易中往往无法得到贯彻,人们更**惯于正监管。

在股市中使用杠杆是非常常见的,成熟市场中,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都依赖杠杆,股指期货使用的杠杆更高。当然,杠杆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杠杆可以增加收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放大损失。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股市表现低迷,不少股票连跌近几年的新低,让一些杠杆投资者叫苦不迭,融资融券、质押品触及爆仓线的事件频频出现。从操作层面看,随着股价下跌,质押品市值不足,如果融资方不能及时补足,确实会导致投资者按照协议要求爆仓,导致相关股票下跌速度加快,融资方损失的大幅增加难以避免。

换个角度思考,股价下跌时,持有该股票的风险是大了还是小了?假设上市公司基本面稳定,业绩良好,经营正常,治理良好,即不属于“问题公司”,那么显然,股价跌得越厉害,其投资价值就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的股票是用于融资或质押的抵押品,那么其抵押比例应该提高。

比如说,某只股票的市价是10元,它的保证金比例是40%,那么,如果跌到6元,那么保证金比例完全可以提高到50%,因为这时候它的市盈率、市净率已经明显下降,股票的内在价值上升了,持有股票的安全性上升了,所以可以提高保证金比例。这样的操作,就是一种反向调控。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从10元涨到15元,看上去市值增加了,但内在价值基本没变,只是市盈率、市净率高,这时候基于谨慎性原则,它的保证金比例就应该调低。其实期货市场就是基于反调控的原则,根据其交易的特点,规定当合约价格大幅上涨或者下跌时,保证金比例需要相应调高。

但这种反调控理论虽然不复杂,但在股市交易中往往不实行,人们更**惯于正向调控。股票上涨时,不管是融资还是质押,很少会降低保证金比例,这其实是进一步提高了杠杆率。一旦股票下跌,他们就会迅速掉头降低保证金比例,也就是开始降杠杆。这客观上起到了股票下跌时助涨助跌的作用。股票走势好的时候,杠杆率越来越大,导致市场过热,股市不好的时候,杠杆率越来越紧,带动股市下跌更快。不管怎么做,这种正向调控操作,在这种特定条件下,都带来并放大了风险。

那么,为何反向监管难以落地,而正向监管屡试不爽呢?归根结底还是制度。因为制度要求投资者不承担风险,同时又要求杠杆业务尽量做大,这自然就会对企业行为产生正向监管——市场好的时候尽量做大业务,市场不好的时候尽量避免追加保证金。

表面上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但从整体来看,这显然违背了理性风险控制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风险。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改革制度设计理念,真正树立反监管思维,并落实到实践中。人们也有理由相信,当基于反监管思维的风险控制措施得到很好的落实,市场中个股频发“闪崩”的现象可以明显减少,也有利于市场稳定。

中国股市现在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个时候大家既要看到存在的风险,更要看到风险快速释放带来的机会,用逆监管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可以帮助大家在市场变化中更好地利用金融杠杆,把握操作的节奏和方向。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