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 融通基金高管拒采访,证监会已介入调查,事件仍存疑
wujiai
|编辑
“我们暂时不接受任何采访。”当《时代周刊》记者再次致电融通基金监事吴野平时,他这样说完便匆匆挂断了电话。5月15日,融通基金总经理吕秋梅、总经理助理陈晓生的手机全部被转移到了秘书的办公桌上。
“我们前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把结果报送了证监会,至于后续的审核、处理,都由证监会决定,你可以去证监会面谈。”5月18日,证监会深圳证监局一位局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此事看似尘埃落定,但让外界疑惑的是,张晔是融通巨潮100指数[3612.38 -1.16%](LOF)和融通深证100指数[4124.29 -0.78%]基金的经理,却并非此前涉案的融通新蓝筹[0.90 0.27%]基金和融通通乾基金的经理。他又是如何卷入其中的?作为融通内幕交易的主要责任人张晔之后,真的只是“个人问题”吗?
案件进展报告
编辑
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终于有了新进展。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式回应此事,正式将其定性为个案,这意味着融通“老鼠仓”案是公司内部操作人员的个人行为。据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消息:继唐建、王利民之后,第三位“老鼠仓”浮出水面。虽然证监会尚未公布涉案人员名单,但有传言称,融通深证100基金管理人或与此有关。
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名叫周强的散户投资者从2006年起就用融通旗下的新蓝筹基金和通乾基金买卖海南海药、川化股份、广冷股份等多只股票。他不仅买卖同一只股票,而且买卖时机重复性也很强。周强获利近2000万元,因此涉嫌炒股。
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一经曝光,公司工作人员便立即向证监会反映相关情况。证监会日前也发布消息称,经初步调查,认为这是基金从业人员个人行为,目前正处于后续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程序公正原则,为当事人提供听证等程序。记者多次致电公司相关人员询问相关进展时,均未能接通。
“目前这个案子基本已经定性了,可能是内部基金经理干的,证监会处理之后会走法律程序,这也是给大家一个交代。”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知情人士透露,融通深证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经理或为此次传闻的主角。据WIND资讯显示,融通深证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经理为张晔,其从事证券行业14年,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曾任杭州新希望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自2003年起担任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的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此时公布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进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几乎与此同时,证监会在其网站通报了4起内幕交易案件的查处情况,并表示目前正在根据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如何打击尾盘操纵、开盘价操纵等新的操纵手段。今年以来,证监会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不遗余力。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今年3月底,证监会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9起,公安机关已对其中15起立案侦查。对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的进一步处理,彰显了证监会打击内幕交易的决心。
虽然此前唐建、王利民二人未受过刑事处罚,但根据今年2月28日通过并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规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或者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老鼠仓,应当以内幕交易罪处罚。
案件悬案报告
编辑
谜团一:张晔并非可疑基金交易员
张晔管理的是被动型指数基金,买什么股票是他自己无法决定的,这个决定必须由公司的决策委员会来做。
据时代周刊前期调查,与神秘散户周强有关的基金为融通基金公司旗下的新蓝筹基金和通乾基金,而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并非张晔。
其中,通乾基金的主管基金经理为郝继伦,2000年10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部总监;融通新蓝筹基金的主管基金经理为刘某林、戴春萍,刘某林同时担任融通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戴春萍担任机构财富管理部投资经理。
为什么嫌疑最大的两名基金经理没有出问题,而毫无关联的融通聚超100指数和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的经理张晔却出问题了呢?
悬念二:内控体系看似不存在
周强在融通基金入市前,总是能精准抄底,涉及多只股票,时间长达三年,为何融通基金内部监控机制失灵?
2009年5月5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监察长吴野平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公司内控制度非常完善,不可能存在内幕交易。
由于证监会尚未披露调查细节,张晔作为被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如何获悉主动型基金的具体运作,并利用这些信息牟利,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质疑融通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高管的个人能力。
悬念三:定罪量刑争议
从管理层将融通事件定性为“个人行为”来看,此次内幕交易事件的结果,很可能仍是“个别个体”受到处罚,而相关幕后公司则能安然无恙。
“融通基金内幕交易事件是基金行业的重大丑闻,我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处罚结果,因为融通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第三起内幕交易案,时机比较微妙。”5月19日,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人权律师张元忠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
张先生认为,中国基金业并不缺乏相关法律,关键是执法问题没有解决。无论执法是否站在中小投资者的角度,融通的内幕交易行为都会被追责。因为根据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增加了严惩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交易的条款,最高可判处5年至10年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他表示,未来“张野”们的事实如果被调查清楚,很有可能会面临民事和刑事的联合诉讼,内幕交易的主角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被简单地开除或者罚款。
“如果证据确凿,那么张晔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位因内幕交易而受到刑法处罚的基金经理。”张元忠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更多人对此事仍持观望态度。国信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部副总裁向记者透露,从上投集团唐健到南方基金王利民,两起内幕交易案被曝光后,基金公司对外的解释均为“基金经理个人原因”,涉事人员被免职救主。从管理层将融通事件定性为“个人行为”来看,此次内幕交易事件的处理恐怕仍难逃官司。最终,此事以“个别人员”受罚而告终,幕后相关公司安然无恙。